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其他论文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的目的第12-13页
    1.3 树种特性第13-14页
        1.3.1 生物学特性第13页
        1.3.2 地理分布第13-14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第14-17页
        1.4.1 蚬木的发展第14页
        1.4.2 形态生理特征发展第14-15页
        1.4.3 叶片光合作用发展状况第15-16页
        1.4.4 植物耐阴性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第16-17页
    1.5 研究主要内容第17-18页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不同光照对蚬木幼苗生长形态研究第19-33页
    2.1 试验材料第19页
        2.1.1 试验地概况第19页
        2.1.2 试验材料来源第19页
    2.2 实验设计第19-20页
    2.3 研究方法第20-21页
        2.3.1 株高、地径第20页
        2.3.2 叶面积第20页
        2.3.3 根系的测定第20页
        2.3.4 生物量的测定第20-21页
    2.4 试验数据分析与统计第21页
    2.5 结果分析第21-31页
        2.5.1 不同光照处理对蚬木苗高长量的影响第21-22页
        2.5.2 不同遮阴处理对蚬木地径增长量的影响第22-24页
        2.5.3 不同遮阴处理对蚬木叶面积的影响第24-25页
        2.5.4 不同遮阴处理对蚬木苗木根系的影响第25-29页
        2.5.5 不同遮阴处理对蚬木幼苗生物量的影响第29-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不同光照对蚬木幼苗生理生化机理研究第33-46页
    3.1 蚬木生理生化试验材料第33页
    3.2 蚬木生理生化研究方法第33-37页
        3.2.1 蚬木生理生化实验方法第33页
        3.2.2 蚬木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33-37页
    3.3 数据统计分析第37-38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8-44页
        3.4.1 各项指标方差分析第38-39页
        3.4.2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39页
        3.4.3 不同遮阴处理对蚬木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第39-40页
        3.4.4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3.4.5 不同遮阴处理对蚬木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3.4.6 不同遮阴处理对蚬木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42-43页
        3.4.7 不同遮阴处理对蚬木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3.4.8 不同遮阴处理对蚬木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第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第46-58页
    4.1 试验材料第46页
    4.2 研究方法第46-47页
        4.2.1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第46页
        4.2.2 光合日变化测定第46-47页
    4.3 试验数据分析与统计第47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7-56页
        4.4.1 各项指标方差分析第47页
        4.4.2 不同光照强度下环境因子的日变化第47-49页
        4.4.3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第49-50页
        4.4.4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第50-51页
        4.4.5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细胞间隙CO_2浓度(Ci)的日变化第51-52页
        4.4.6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第52-53页
        4.4.7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第53-55页
        4.4.8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第55-56页
    4.5 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第58-67页
    5.1 试验材料第58页
    5.2 研究方法第58页
    5.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58页
    5.4 结果分析第58-65页
        5.4.1 方差分析第58-59页
        5.4.2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日变化第59-60页
        5.4.3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的日变化第60-61页
        5.4.4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日变化第61-62页
        5.4.5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NPQ)的日变化第62-64页
        5.4.6 不同光照强度对蚬木幼苗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第64-65页
    5.5 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多指标综合评价及遮阴性评价体系的建立第67-76页
    6.1 相关性分析第67-71页
    6.2 主成分分析第71-73页
    6.3 主成分综合评价第73-75页
    6.4 不同光照强度下蚬木生长指标、生理指标等隶属分析第75-76页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第76-80页
    7.1 结论第76-78页
        7.1.1 耐阴胁迫条件下蚬木幼苗生长的影响第76页
        7.1.2 耐阴胁迫条件下蚬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第76-77页
        7.1.3 耐阴胁迫条件下蚬木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第77页
        7.1.4 耐阴胁迫条件下蚬木幼苗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第77-78页
    7.2 讨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缺硒对鸡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北京市林下经济及相关问题研究--以林菌模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