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地方林业经济论文

南靖县生态型林下经济发展的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生态型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发展第10-20页
    1.1 国内外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第10-12页
        1.1.1 国内林下经济发展形势第10-11页
        1.1.2 国外林下经济发展形势第11-12页
    1.2 生态型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内涵第12-13页
    1.3 发展生态型林下经济的意义和作用第13-15页
        1.3.1 改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第13-14页
        1.3.2 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第14页
        1.3.3 促进林下资源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第14页
        1.3.4 推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第14页
        1.3.5 推动企业经济增长第14-15页
    1.4 发展生态型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第15-17页
        1.4.1 资金投入不充足第15页
        1.4.2 缺乏政策扶持引导第15页
        1.4.3 服务体系不配套第15-16页
        1.4.4 管理水平粗放第16页
        1.4.5 市场动态把握不足第16页
        1.4.6 经营主体文化程度偏低第16页
        1.4.7 组织形态较为单一第16-17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17页
        1.5.1 研究内容第17页
        1.5.2 研究意义第17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第17-19页
        1.6.1 文献研究法第17-18页
        1.6.2 实地勘探法第18页
        1.6.3 案例分析法第18-19页
    1.7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2 发展生态型林下经济的基础理论分析第20-22页
    2.1 发展林下经济的生态学分析第20页
    2.2 生态型林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20-21页
    2.3 发展林下经济应遵循的生态学原理和原则第21-22页
3 研究区概况第22-28页
    3.1 自然地理概况第22-24页
        3.1.1 地理位置第22页
        3.1.2 气候条件第22页
        3.1.3 生物资源第22-24页
    3.2 社会经济概况第24-25页
    3.3 林地资源特点第25-26页
    3.4 南靖县发展生态型林下经济的优势和潜力第26-28页
        3.4.1 林地资源丰富第26页
        3.4.2 企业示范效应第26-27页
        3.4.3 林地空间运用合理第27-28页
4 南靖县生态型林下经济现有主要模式第28-32页
    4.1 林药模式第28-29页
    4.2 林菌模式第29页
    4.3 林禽模式第29-30页
    4.4 林蜂模式第30页
    4.5 林游模式第30-32页
5 南靖县生态型林下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第32-45页
    5.1 林下经济与生态养生的结合第32-36页
        5.1.1 重点发展金线莲产业第32-34页
        5.1.2 重点发展铁皮石斛产业第34-36页
    5.2 林下经济助力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第36-38页
        5.2.1 林下经济注重生态多重效益第36页
        5.2.2 林下经济助力都市特色农产品第36-37页
        5.2.3 林下经济促进都市农产品的发展第37-38页
    5.3 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第38-42页
        5.3.1 南靖县发展林下生态旅游的优势第38-39页
        5.3.2 南靖县发展林下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9-40页
        5.3.3 南靖县发展林下生态旅游的对策第40页
        5.3.4 建设南靖县林下生态旅游度假区第40-42页
    5.4 南靖县发展生态型林下经济的规划第42-45页
        5.4.1 规划目标第42-43页
        5.4.2 具体目标第43-45页
6 结论与讨论第45-48页
    6.1 结论第45-46页
        6.1.1 生态型林下经济理论概括第45页
        6.1.2 生态型林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第45-46页
        6.1.3 南靖县发展林下经济势在必行第46页
        6.1.4 南靖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与建议第46页
    6.2 讨论第46-48页
        6.2.1 创新之处第46-47页
        6.2.2 不足之处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城红心地瓜干区域品牌建设研究
下一篇: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县域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武夷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