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亨普尔逻辑思想的渊源 | 第14-19页 |
·亨普尔逻辑观的哲学背景 | 第14-15页 |
·对传统科学目标的逻辑批判 | 第15-17页 |
·逻辑思想对真理观的影响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限制融贯论:亨普尔早期真理观 | 第19-26页 |
·限制融贯论的提出及其逻辑解析 | 第19-24页 |
·对真理融贯论的批判 | 第19-20页 |
·限制融贯论的提出 | 第20-21页 |
·限制融贯论的逻辑解析 | 第21-24页 |
·限制融贯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亨普尔两类真理标准的构建 | 第26-33页 |
·塔尔斯基语义学真理论对亨普尔的影响 | 第26-29页 |
·对语义学真理理论的部分肯定 | 第26-27页 |
·逻辑证实和"真"的一致性问题 | 第27-29页 |
·"真"的逻辑性和数学性 | 第29-31页 |
·对语义学真理论的完善——两类真理标准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亨普尔实用主义真理思想的确立 | 第33-41页 |
·传统"真"概念的逻辑缺陷 | 第33-35页 |
·科学哲学"真"概念定义的争论 | 第33-34页 |
·对传统"真"概念的批判 | 第34-35页 |
·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确立 | 第35-39页 |
·对逻辑学、语义学和科学哲学中"真"概念的分析 | 第35-36页 |
·"真"概念与认识最优性的区别 | 第36-37页 |
·实用主义真理思想的最终确立 | 第37-39页 |
·"真"概念对检验标准的影响——逻辑经验主义的终结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题录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