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弧焊熔池图像处理及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论文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镁合金双弧焊接技术 | 第10-11页 |
1.3 数字图像处理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熔池图像处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 图像融合技术概述 | 第13-16页 |
1.5.1 图像融合技术简介 | 第13-14页 |
1.5.2 图像融合的基本流程与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AZ31B 镁合金双弧焊接系统 | 第17-29页 |
2.1 DE-GMAW 焊接原理 | 第17-18页 |
2.2 AZ31B 镁合金双弧焊试验系统 | 第18-23页 |
2.2.1 双弧焊焊接设备 | 第19-21页 |
2.2.2 双弧焊工艺参数 | 第21-23页 |
2.3 AZ31B 镁合金双弧焊熔池图像采集系统 | 第23-26页 |
2.3.1 直接视觉传感系统 | 第23页 |
2.3.2 图像采集卡及其原理 | 第23-24页 |
2.3.3 视觉传感系统的设计思想 | 第24-26页 |
2.4 AZ31B 镁合金双弧焊熔池图像采集实验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镁合金熔池图像预处理 | 第29-35页 |
3.1 熔池图像灰度化 | 第29页 |
3.2 镁合金熔池图像分析 | 第29-30页 |
3.3 图像去噪 | 第30-32页 |
3.3.1 中值滤波 | 第30-31页 |
3.3.2 熔池图像中值滤波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32页 |
3.4 图像锐化 | 第32-34页 |
3.4.1 梯度锐化 | 第32-33页 |
3.4.2 拉普拉斯算子 | 第33页 |
3.4.3 图像锐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熔池图像融合算法及实验分析 | 第35-52页 |
4.1 多聚焦熔池图像融合必要性 | 第35-36页 |
4.2 融合图像质量评价体系 | 第36-39页 |
4.2.1 图像的主观评价 | 第36-37页 |
4.2.2 图像的客观评价 | 第37-39页 |
4.2.3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9页 |
4.3 典型的图像融合算法 | 第39-42页 |
4.3.1 像素灰度值取大融合算法 | 第40页 |
4.3.2 像素灰度值取小融合算法 | 第40-41页 |
4.3.3 加权平均 | 第41-42页 |
4.3.4 区域能量融合算法 | 第42页 |
4.4 熔池图像融合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4.5 多分辨率分析图像融合算法 | 第44-46页 |
4.5.1 图像金字塔算法 | 第45页 |
4.5.2 小波变换图像融合及其理论 | 第45-46页 |
4.6 基于小波变换的熔池图像融合算法 | 第46-49页 |
4.6.1 低频子带融合规则 | 第47-48页 |
4.6.2 高频子带融合规则 | 第48-49页 |
4.7 基于小波变换熔池图像融合实验与分析 | 第49-5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熔池边缘提取 | 第52-64页 |
5.1 提取熔池边缘的意义 | 第52页 |
5.2 图像分割 | 第52-55页 |
5.2.1 阈值分割基本理论 | 第52-53页 |
5.2.2 交互式阈值分割算法 | 第53页 |
5.2.3 最大方差阈值分割算法 | 第53-54页 |
5.2.4 熔池阈值分割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5页 |
5.3 数学形态学处理 | 第55-59页 |
5.3.1 灰度值腐蚀 | 第56页 |
5.3.2 灰度值膨胀 | 第56-57页 |
5.3.3 灰值开运算 | 第57-58页 |
5.3.4 灰度闭 | 第58页 |
5.3.5 熔池图像数学形态学处理实验结果 | 第58-59页 |
5.4 图像边缘检测 | 第59-61页 |
5.4.1 常用边缘检测算子 | 第59-61页 |
5.4.2 熔池图像边缘提取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1页 |
5.5 熔池尺寸计算 | 第61-64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