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2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8页 |
2.1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模式 | 第21-23页 |
2.1.1 政府推广模式 | 第21-22页 |
2.1.2 农户自发模式 | 第22页 |
2.1.3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 第22-23页 |
2.1.4 农业科技示范区模式 | 第23页 |
2.2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 | 第23-27页 |
2.2.1 扩散源因素 | 第24页 |
2.2.2 农户因素 | 第24页 |
2.2.3 技术本身因素 | 第24-25页 |
2.2.4 时间因素 | 第25页 |
2.2.5 传播渠道因素 | 第25-26页 |
2.2.6 社会系统因素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模型构建 | 第28-36页 |
3.1 齐齐哈尔市的农业发展概况 | 第28-30页 |
3.1.1 齐齐哈尔市农业资源 | 第28页 |
3.1.2 齐齐哈尔市农业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3.1.3 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现状 | 第29-30页 |
3.2 模型基本架构 | 第30-33页 |
3.2.1 模型方法背景 | 第30页 |
3.2.2 模型架构的建立 | 第30-31页 |
3.2.3 相关假设的提出 | 第31-33页 |
3.3 模型变量观测 | 第33-34页 |
3.4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初始模型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实证研究 | 第36-55页 |
4.1 实证数据调查 | 第36-38页 |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6页 |
4.1.2 调查问卷的形成 | 第36-38页 |
4.2 数据预处理 | 第38-40页 |
4.2.1 数据的收集 | 第38页 |
4.2.2 数据的录入 | 第38-39页 |
4.2.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4.3 样本数据分析 | 第40-46页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3页 |
4.3.2 信度分析 | 第43-44页 |
4.3.3 效度分析 | 第44-46页 |
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46-50页 |
4.4.1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第46-47页 |
4.4.2 结构方程模型初步结果 | 第47-49页 |
4.4.3 结构方程模型修正 | 第49-50页 |
4.5 实证结论分析 | 第50-53页 |
4.5.1 测量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5.2 结构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4.5.3 实证结论 | 第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55-60页 |
5.1 基本原则 | 第55页 |
5.2 存在的问题 | 第55-57页 |
5.2.1 政府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55-56页 |
5.2.2 农户自发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5.2.3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57页 |
5.2.4 农业技术示范区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57页 |
5.3 对策和建议 | 第57-59页 |
5.3.1 扩散源方面对策和建议 | 第58页 |
5.3.2 渠道方面对策和建议 | 第58-59页 |
5.3.3 农户方面对策和建议 | 第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