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先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2-13页 |
一、 古典题材中的女性形象 | 第13-19页 |
(一) 芥川龙之介与古典文学 | 第13-14页 |
(二) “利己主义”的典范——《罗生门》中的“老太婆”形象 | 第14-19页 |
1、 关于《罗生门》成立的试论 | 第14-15页 |
2、 “利己主义”的典范“老太婆”形象的分析 | 第15-19页 |
二、 现代题材中的女性形象 | 第19-27页 |
(一) 芥川龙之介中期的现实题材创作 | 第19页 |
(二) 武士道思想毒害下的知识女性形象——《手绢》中的母亲形象 | 第19-22页 |
(三) 美好心灵的劳动女性——《橘子》中小姑娘的形象 | 第22-24页 |
1、 “小姑娘”形象的分析 | 第22-23页 |
2、 火红色“橘子”的暗示——无产阶级的崛起 | 第23-24页 |
(四) 《一块地》——“男尊女卑”命运下农妇的形象 | 第24-27页 |
1、 男尊女卑思想的继承者——婆婆阿住形象的分析 | 第24-25页 |
2、 同命运抗争的“节妇”——儿媳阿民形象的分析 | 第25-27页 |
三、 中国题材中的女性形象 | 第27-33页 |
(一)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题材创作 | 第27页 |
(二) 伟大的母爱——《杜子春》中的母亲形象 | 第27-29页 |
(三) 《南京的基督》——八国联军欺侮下的中国妓女形象 | 第29-33页 |
1、 真善美的化身——金花的形象与品质 | 第30页 |
2、 金花的信仰 | 第30-31页 |
3、 日本游客眼中的金花 | 第31页 |
4、 由金花一窥芥川对近代中国态度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