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 二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 三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9-20页 |
| (一)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二) 文章的结构框架图 | 第20页 |
| 四 研究中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 | 第21-27页 |
| 一 社会保障体系历史演进 | 第21-22页 |
| (一) 工业化之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及特点 | 第21页 |
| (二) 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 第21-22页 |
| 二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前进历程 | 第22-24页 |
| 三 传统农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发展变迁 | 第24-27页 |
| (一) 以家庭为单位,土地为载体的社会保障路径 | 第24-25页 |
| (二) 以集体为单位,土地为载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25页 |
| (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农区社会保障建立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7-35页 |
| 一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 (一) 城镇职工社会保障 | 第27页 |
| (二) 城镇居民与农区居民社会保障 | 第27-30页 |
| 二 中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 (一)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仍然有待增加 | 第30页 |
| (二) 社会保障体系结构不完善 | 第30-31页 |
| (三)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略显不足,很难承担其服务社会的职能 | 第31-32页 |
| (四) 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效率低下,很难调动政府与市场的行动积极性 | 第32页 |
| (五) 我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传统农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所遇到的特殊问题-以河南省为例 | 第35-43页 |
| 一 河南省社会保障的现状 | 第35-40页 |
| (一) 养老保险 | 第35-36页 |
| (二) 医疗保险 | 第36-37页 |
| (三) 失业保险 | 第37页 |
| (四) 工伤保险 | 第37-38页 |
| (五) 生育保险 | 第38页 |
| (六) 社会救助 | 第38-40页 |
| 二 河南省与传统农区内部省份的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 三 河南省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 第41-43页 |
| (一) 保障资金来源不足 | 第41页 |
| (二) 社保项目发展相对不平衡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9页 |
| 一 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化社保机制,推进农区与城市社保制度的统一 | 第43-44页 |
| 二 创新农区组织机制,推动农区社会保障机制发展 | 第44页 |
| 三 创新农区土地制度,推动农区社会保障机制发展 | 第44-45页 |
| 四 鼓励发展农区经济,提高农区居民收入水平 | 第45-46页 |
| 五 重点关注进城务农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第46-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