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

阶层和谐视域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导言第10-18页
    1.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理论意义第10页
        1.1.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6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创新点与不足第17-18页
        1.4.1 创新点第17页
        1.4.2 不足第17-18页
2 概述第18-27页
    2.1 阶层关系的概念第18-19页
    2.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第19-21页
    2.3 阶层和谐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关系第21-24页
        2.3.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促进阶层和谐第22-23页
        2.3.2 阶层和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提供动力第23-24页
    2.4 阶层和谐视域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重要性第24-27页
        2.4.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各阶层公民素质培养第24页
        2.4.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各阶层参与社会治理第24-25页
        2.4.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各阶层利益有效整合第25-26页
        2.4.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阶层结构的合理流动第26-27页
3 阶层和谐视域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及经验第27-37页
    3.1 阶层和谐视域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第27-34页
        3.1.1 萌芽阶段第27-29页
        3.1.2 探索阶段第29-30页
        3.1.3 形成阶段第30-32页
        3.1.4 全面发展阶段第32-34页
    3.2 阶层和谐视域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历史经验第34-37页
        3.2.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34-35页
        3.2.2 坚持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第35页
        3.2.3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第35-36页
        3.2.4 坚持实践中开拓创新第36-37页
4 阶层和谐视域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现状第37-46页
    4.1 阶层和谐视域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成果第37-40页
        4.1.1 推进了协商民主中的三个“广泛”第37-38页
        4.1.2 促进了协商民主中的三个“转向”第38-39页
        4.1.3 把握了协商民主中的三个“作用”第39-40页
    4.2 阶层和谐视域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问题第40-42页
        4.2.1 参与保障的缺乏第40-41页
        4.2.2 参与过程的不畅第41页
        4.2.3 参与意愿的不足第41-42页
    4.3 阶层和谐视域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问题分析第42-46页
        4.3.1 协商制度的不健全性第42-43页
        4.3.2 协商资源的不平衡性第43-44页
        4.3.3 主体素质的差异性第44-46页
5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促进阶层和谐第46-55页
    5.1 重视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保障权益促进阶层和谐第46-49页
        5.1.1 推进协商过程规范化第46-47页
        5.1.2 推进协商民主法治化第47-48页
        5.1.3 推进领导制度科学化第48-49页
    5.2 加强协商民主渠道建设,完善平台促进阶层和谐第49-52页
        5.2.1 发挥人民政协作用第49-50页
        5.2.2 创新基层协商形式第50-51页
        5.2.3 搭建网络协商平台第51-52页
    5.3 提高各阶层的协商素质,提升能力促进阶层和谐第52-55页
        5.3.1 培养协商意识第52-53页
        5.3.2 培育协商能力第53-54页
        5.3.3 引导协商参与第54-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
下一篇: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