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乳腺肿瘤论文

层流和液膜双控细胞图形化用于内皮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的体外相互作用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文献综述第12-29页
    第一章 乳腺癌与癌症转移研究进展第12-20页
        1.1 序言第12页
        1.2 乳腺癌简述第12-16页
            1.2.1 乳腺癌的发生第12-13页
            1.2.2 乳腺癌的诊断第13-15页
            1.2.3 乳腺癌的治疗第15-16页
        1.3 癌症转移第16-20页
            1.3.1 细胞运动与侵袭第16-17页
            1.3.2 转移前微环境第17页
            1.3.3 内渗第17-18页
            1.3.4 血液运输与外渗第18页
            1.3.5 转移建立第18-20页
    第二章 微流控芯片在肿瘤微环境模拟中的应用第20-28页
        2.1 序言第20-21页
        2.2 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化学调节方面的应用第21-26页
            2.2.1 癌细胞迁移相关的可溶因子梯度第21-22页
            2.2.2 肿瘤微环境中非恶性细胞成分第22-26页
        2.3 微流控芯片在生物物理调节方面的应用第26-28页
            2.3.1 ECM 的物理特性第26页
            2.3.2 机械力第26-28页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8-29页
实验研究第29-60页
    第三章 芯片设计及液膜与层流的控制第29-35页
        3.1 设备和材料第29-30页
            3.1.1 主要设备第29页
            3.1.2 主要材料第29-30页
        3.2 实验方法第30-32页
            3.2.1 微通道内层流与液膜现象第30页
            3.2.2 芯片设计及制备第30-31页
            3.2.3 细胞悬液的制备第31页
            3.2.4 不同形式的液膜的形成与控制探究第31-32页
            3.2.5 液膜与层流同步形成能力探究第3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2-34页
            3.3.1 芯片设计与制作第32-33页
            3.3.2 不同形式的液膜的形成与控制第33页
            3.3.3 液膜与层流同步形成第33-34页
        3.4 讨论第34页
        3.5 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常规培养板乳腺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二维共培养研究第35-42页
        4.1 设备和材料第35-36页
            4.1.1 主要设备第35页
            4.1.2 主要材料第35-36页
        4.2 实验方法第36-37页
            4.2.1 细胞培养第36页
            4.2.2 常规培养板共培养系统的制备第36页
            4.2.3 细胞的区域化接种及培养第36页
            4.2.4 细胞共培养迁移实验第36页
            4.2.5 癌细胞趋化性迁移实验第36-3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4.3.1 细胞共培养迁移定量与分析第37-39页
            4.3.2 癌细胞条件培养迁移定量与分析第39-41页
        4.4 讨论第41页
        4.5 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芯片内乳腺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二维共培养研究第42-50页
        5.1 设备和材料第42-43页
            5.1.1 主要设备第42页
            5.1.2 主要材料第42-43页
        5.2 实验方法第43-44页
            5.2.1 芯片内浓度梯度的形成第43页
            5.2.2 MDA-MB231 的趋化性培养第43页
            5.2.3 芯片内两种细胞的二维共培养第43-44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5.3.1 芯片内浓度梯度形成的验证第44-45页
            5.3.2 条件培养基诱导的 MDA-MB231 的趋化性迁移第45-46页
            5.3.3 芯片内两种细胞二维共培养迁移分析第46-48页
            5.3.4 细胞迁移的方向性分析第48页
        5.4 讨论第48-49页
        5.5 小结第49-50页
    第六章 芯片内乳腺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三维共培养研究第50-60页
        6.1 设备和材料第50-51页
            6.1.1 主要设备第50页
            6.1.2 主要材料第50-51页
        6.2 实验方法第51-52页
            6.2.1 芯片内物质运输和分布的表征第51页
            6.2.2 层流和液膜辅助的细胞三维上样第51页
            6.2.3 芯片内细胞活力鉴定第51-52页
            6.2.4 细胞活体染色第52页
            6.2.5 细胞骨架及细胞核荧光染色第52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52-58页
            6.3.1 芯片内物质运输和分布第52-53页
            6.3.2 芯片内三维图形化细胞接种第53-54页
            6.3.3 芯片内癌细胞活力鉴定结果第54-55页
            6.3.4 三维培养时 HUVEC-C 的形态特征第55-57页
            6.3.5 三维培养时 MDA-MB231 的形态特征第57-58页
        6.4 讨论第58-59页
        6.5 小结第59-60页
总结与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缩略词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脑深部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在运动障碍疾病中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急性胰腺炎三种分类标准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