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 第9-11页 |
1.2.1 低压微电网解耦控制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改进下垂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微电网运行控制方法分析 | 第12-20页 |
2.1 微电源的控制模式 | 第12-13页 |
2.1.1 主从控制模式 | 第12页 |
2.1.2 对等控制模式 | 第12页 |
2.1.3 分层控制模式 | 第12-13页 |
2.2 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 第13-17页 |
2.2.1 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结构 | 第13-14页 |
2.2.2 并网逆变器主电路 | 第14-17页 |
2.3 微电网的基本控制策略 | 第17-18页 |
2.3.1 Droop控制 | 第17页 |
2.3.2 恒功率(PQ)控制 | 第17-18页 |
2.3.3 恒压/恒频控制(V/f控制) | 第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3 微电网下垂控制策略 | 第20-26页 |
3.1 微电网下垂控制原理 | 第20-22页 |
3.1.1 功率下垂控制器 | 第20-21页 |
3.1.2 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 | 第21-22页 |
3.2 下垂控制微电源之间的功率分配 | 第22-24页 |
3.2.1 有功下垂控制按比例分配 | 第23页 |
3.2.2 无功下垂控制按比例分配 | 第23-24页 |
3.3 传统下垂控制的不足 | 第24-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4 基于虚拟负阻抗的微电网改进下垂控制策略 | 第26-42页 |
4.1 虚拟负阻抗法 | 第26-30页 |
4.1.1 虚拟负阻抗原理 | 第26-28页 |
4.1.2 虚拟负阻抗加入前后对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 | 第28-30页 |
4.2 虚拟负阻抗的取值 | 第30-31页 |
4.3 改进型Q/U下垂控制 | 第31-34页 |
4.3.1 改进型Q/U下垂控制方程 | 第31-33页 |
4.3.2 改进型下垂控制的原理分析及参数选取 | 第33-34页 |
4.4 仿真验证 | 第34-39页 |
4.5 验证虚拟负阻抗接入后对整个微电网影响分析 | 第39-41页 |
4.6 小结 | 第41-42页 |
5 微电网的协调控制及模型建立 | 第42-58页 |
5.1 微电网的结构模型 | 第42-46页 |
5.1.1 光伏微源电路模型 | 第42-43页 |
5.1.2 光伏微电源PQ控制原理 | 第43-44页 |
5.1.3 储能微电源Droop控制原理 | 第44-45页 |
5.1.4 PWM控制技术原理及模型 | 第45-46页 |
5.2 基于虚拟负阻抗的微电网改进下垂控制的结构模型 | 第46-48页 |
5.2.1 虚拟负阻抗的电路模型 | 第46-47页 |
5.2.2 改进型Q/U下垂控制的电路模型 | 第47-48页 |
5.3 仿真结果 | 第48-56页 |
5.3.1 仿真平台的搭建 | 第48-49页 |
5.3.2 仿真验证 | 第49页 |
5.3.3 仿真平台的搭建 | 第49-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