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干流关中段生态基流保障的代价及适宜流量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3.1 生态基流与其价值研究 | 第11-13页 |
1.3.2 生态基流保障研究 | 第13-14页 |
1.3.3 生产供水效益研究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生态基流保障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34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20页 |
2.1.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 第18页 |
2.1.2 河流水系与水资源特点 | 第18-19页 |
2.1.3 社会经济与水利现代化 | 第19-20页 |
2.2 河道生态基流现状分析 | 第20-23页 |
2.2.1 控制断面生态基流率定 | 第20-22页 |
2.2.2 生态基流盈亏分析 | 第22-23页 |
2.3 生态基流保障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32页 |
2.3.1 基流控制断面流量年际变化 | 第23-25页 |
2.3.2 宝鸡段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9页 |
2.3.3 咸阳段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基于C-D生产函数的供水效益分析 | 第34-60页 |
3.1 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34-36页 |
3.1.1 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3.1.2 边际效益计算方法 | 第35页 |
3.1.3 岭回归分析 | 第35-36页 |
3.2 农业供水效益计算 | 第36-46页 |
3.2.1 投入要素扩充与样本数据说明 | 第36-37页 |
3.2.2 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建立 | 第37-42页 |
3.2.3 单方水供水效益与总效益计算 | 第42-46页 |
3.3 工业供水效益计算 | 第46-56页 |
3.3.1 投入要素扩充与样本数据说明 | 第46-48页 |
3.3.2 工业生产函数模型建立 | 第48-52页 |
3.3.3 单方水供水效益与总效益计算 | 第52-56页 |
3.4 合理性分析 | 第56-58页 |
3.4.1 研究方法的合理性 | 第56-57页 |
3.4.2 模型建立的合理性 | 第57页 |
3.4.3 相关研究对比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生态基流保障的损失研究 | 第60-80页 |
4.1 生态基流保障下的农业缺水量 | 第60-62页 |
4.1.1 生态基流缺水量WEBD | 第60页 |
4.1.2 社会生产缺水量WSPD | 第60-61页 |
4.1.3 典型年农业缺水量计算 | 第61-62页 |
4.2 基流保障的直接经济损失 | 第62-69页 |
4.2.1 灌溉需水量计算 | 第63-66页 |
4.2.2 生态基流胁迫面积计算 | 第66-67页 |
4.2.3 农业经济损失计算 | 第67-69页 |
4.3 基流保障的生产供水效益损失 | 第69-74页 |
4.3.1 基流保障水量来源分析 | 第69-70页 |
4.3.2 供水效益损失计算 | 第70-74页 |
4.4 基流保障的社会保障价值损失 | 第74-77页 |
4.4.1 农业灌溉的社会保障价值 | 第74-77页 |
4.4.2 社会保障价值损失 | 第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5 基于粮食安全的河道生态基流适宜流量分析 | 第80-96页 |
5.1 生态基流适宜保障流量分析 | 第80-87页 |
5.1.1 粮食安全 | 第80-83页 |
5.1.2 典型年保障流量分析 | 第83-87页 |
5.2 农业节水对生态基流的贡献研究 | 第87-94页 |
5.2.1 农业节水潜力 | 第88-92页 |
5.2.2 农业节水对生态基流的贡献 | 第92-9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6-98页 |
6.1 结论 | 第96-97页 |
6.2 展望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情况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