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 对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重点和基本思路研究 | 第13页 |
2、 对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模式研究 | 第13-14页 |
3、 对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 | 第14-15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 以人口和地域为主题的研究 | 第15页 |
2、 以社会互动为主题的研究 | 第15页 |
3、 以共同关系为主题的研究 | 第15-16页 |
4、 以社会融合为主题的研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 比较分析法 | 第17页 |
三、 调查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 | 第18-23页 |
第一节 城乡一体新社区概述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一、 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二、 社会融合理论 | 第20-22页 |
三、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南湖区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23-34页 |
第一节 我国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概况 | 第23-24页 |
一、 初始起步 | 第23页 |
二、 试点探索 | 第23-24页 |
三、 发展现状 | 第24页 |
第二节 南湖区开展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 第24-29页 |
一、 南湖区开展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实践 | 第24-27页 |
1、 全面开展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 | 第24-25页 |
2、 因地制宜开展集聚和管理 | 第25-26页 |
3、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 第26页 |
4、 降低城乡经济联系成本 | 第26-27页 |
二、 南湖区开展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成效 | 第27-29页 |
1、 农民居住有序集中 | 第27页 |
2、 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不断缩小 | 第27-28页 |
3、 城乡社会保障差距不断缩小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南湖区开展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1页 |
一、 规划不够科学,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 | 第29页 |
二、 新社区管理组织不健全 | 第29-30页 |
三、 新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畅 | 第30页 |
四、 居民融入新环境尚有难度 | 第30-31页 |
五、 新社区建设资金压力大 | 第31页 |
第四节 南湖区开展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一、 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过于急切 | 第31-32页 |
二、 社区自治没有形成 | 第32-33页 |
三、 居民缺乏归属感与认同感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城乡社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34-38页 |
第一节 国内部分地区城乡社区建设情况及经验借鉴 | 第34-35页 |
一、 国内部分地区城乡社区建设情况 | 第34-35页 |
1、 城市化扩张下的农村社区建设 | 第34页 |
2、 农村城镇化下的农村社区建设 | 第34页 |
3、 以“村民自治”为主的社区建设 | 第34-35页 |
二、 国内部分地区城乡社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35页 |
第二节 国外城乡社区建设情况及经验借鉴 | 第35-38页 |
一、 国外城乡社区建设情况 | 第35-36页 |
1、 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 | 第35-36页 |
2、 以新加波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 第36页 |
3、 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 | 第36页 |
二、 国外城乡社区建设经验借鉴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加强南湖区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38-47页 |
第一节 注重科学规划,完善配套设施 | 第38-40页 |
一、 科学制定城乡一体新社区规划 | 第38-39页 |
二、 同步设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 第39页 |
三、 合理整合各类农村建设载体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新社区管理组织 | 第40-41页 |
一、 分类建立新社区管理班子 | 第40页 |
二、 推进各类社会组织建设 | 第40-41页 |
三、 加快社区治理由管委会向居委会转变 | 第41页 |
第三节 积极探索城乡一体新社区管理体制 | 第41-43页 |
一、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 第41-42页 |
二、 理顺各类职能组织的关系 | 第42页 |
三、 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加快居民融入城乡一体新社区 | 第43-45页 |
一、 加强教育引导居民 | 第43-44页 |
二、 加强服务感化居民 | 第44页 |
三、 加强文化建设凝聚居民 | 第44-45页 |
第五节 多渠道保障新社区建设资金 | 第45-47页 |
一、 确保政府前期投入 | 第45页 |
二、 大力发展原有村集体经济 | 第45页 |
三、 要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47-4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