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合成新颖的4-取代-2苯乙烯基1,3,4-噁二嗪-5-酮微生物及其生物活性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7页 |
·农药的重要性 | 第10页 |
·农药的发展历史 | 第10-17页 |
·杀虫剂的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除草剂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光合作用抑制剂 | 第11页 |
·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 | 第11-12页 |
·杀菌剂的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三唑类杀菌剂 | 第12-13页 |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 第13-14页 |
·酰胺类杀菌剂 | 第14页 |
·21世纪新农药发展方向 | 第14-17页 |
第2章 新农药创制的过程与途径概述 | 第17-31页 |
·新农药创制的过程 | 第17-28页 |
·随机合成筛选法 | 第17-18页 |
·类同合成法概述 | 第18-21页 |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模拟法" | 第21-27页 |
·新烟碱类 | 第22-23页 |
·拟除虫菊酯类 | 第23-24页 |
·鱼藤酮类杀虫剂 | 第24页 |
·鱼尼丁受体抑制剂 | 第24-26页 |
·昆虫生长调节剂类 | 第26-27页 |
·生物合理设计法 | 第27-28页 |
·组合化学在新农药创制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新农药活性分子的生物合理设计 | 第29-31页 |
·电子性 | 第29页 |
·位置性 | 第29页 |
·亲水亲油平衡性 | 第29-31页 |
第3章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以及结构鉴定 | 第31-61页 |
·杂环化合物在新农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第31-35页 |
·哒嗪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31-32页 |
·噁二嗪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思路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中间体制备过程 | 第36-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缩合反应 | 第38页 |
·不饱和酰肼的制备 | 第38-39页 |
·氮原子酰化反应 | 第39-41页 |
·氮原子的烷基化反应 | 第41页 |
·谱图分析 | 第41-42页 |
·~1H核磁谱图分析 | 第41-42页 |
·质谱解析 | 第42页 |
·红外光谱解析 | 第42页 |
·目标化合物的表征 | 第42-61页 |
第4章 生物活性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杀虫活性测试 | 第61-62页 |
·活性测试方法 | 第61页 |
·杀虫活性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杀菌活性测试 | 第62-63页 |
·盆栽法测试杀菌活性 | 第62-63页 |
·杀菌活性结果分析 | 第63页 |
·除草活性测试 | 第63-65页 |
·平皿法测试除草活性 | 第63-64页 |
·除草活性的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5-67页 |
·杀虫活性 | 第65页 |
·杀菌活性 | 第65页 |
·除草活性 | 第65-67页 |
第6章 典型化合物谱图 | 第67-78页 |
·典型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 | 第67-71页 |
·典型化合物气质联用谱 | 第71-75页 |
·典型化合物红外光谱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