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文献学论文

《三国志》何焯批校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6-12页
 一 何焯及其《三国志》批校本第6-7页
 二 《三国志》何焯批校研究综述第7-9页
 三 张若霭、刘履芬对何焯批校本的过录第9-10页
 四 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第10-11页
 五 研究的目标和创新点第11-12页
第二章 何焯批校的文字学研究第12-21页
 一 何焯批校中的古今字第12-14页
 二 何焯批校中的通假字第14-19页
 三 何焯批校中的异体字第19-21页
第三章 何焯批校的词汇学研究第21-34页
 一 词义训诂第21-27页
 二 同义词研究第27-30页
 三 同素逆序词研究第30-34页
第四章 何焯批校与《三国志》文本整理第34-43页
 一 参考何焯批校可以弥补中华书局点校本不足第34-36页
 二 何焯批校商榷第36-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附录 刘履芬过录张若霭录何焯《三国志》批校第47-334页
 一目录第48-56页
 二 张若霭、刘履芬过录何焯批校的说明第56-57页
 三 整理凡例第57-60页
 魏志第60-222页
  卷一第60-74页
   武帝纪第60-74页
  卷二第74-85页
   文帝纪第74-85页
  卷三第85-90页
   明帝纪第85-90页
  卷四第90-96页
   齐王芳纪第90-93页
   高贵乡公髦纪第93-95页
   陈留王奂纪第95-96页
  卷五第96-98页
   武宣卞皇后传第96-97页
   文昭甄皇后传第97页
   文德郭皇后第97-98页
   明元郭皇后第98页
  卷六第98-106页
   董卓传第98-100页
   袁绍传第100-104页
   袁术传第104-105页
   刘表传第105-106页
  卷七第106-109页
   吕布传第106-107页
   张邈传第107页
   陈登传第107-108页
   臧洪传第108-109页
  卷八第109-114页
   公孫瓉传第109-111页
   陶谦传第111-112页
   公孙度传第112-113页
   张燕传第113页
   张绣传第113页
   张鲁传第113-114页
  卷九第114-122页
   夏侯悖传第114-115页
   夏侯渊传第115页
   曹仁传第115-116页
   曹洪传第116页
   曹真传第116页
   曹爽传第116-119页
   夏侯尚传第119页
   夏侯玄传第119-122页
  卷十第122-126页
   荀或传第122-125页
   荀攸传第125-126页
  卷十一第126-134页
   袁涣传第126-127页
   张范传第127页
   凉茂传第127-128页
   国渊传第128页
   田畴传第128-130页
   邴原传第130页
   管宁传第130-134页
  卷十二第134-138页
   崔琰传第134-135页
   毛玠传第135-136页
   何夔传第136页
   邢顒传第136页
   鲍勋传第136-137页
   司马芝传第137-138页
  卷十三第138-144页
   钟繇传第138-140页
   华歆传第140-141页
   王朗传第141-144页
  卷十四第144-151页
   程昱传第144-145页
   郭嘉传第145-146页
   董昭传第146-147页
   刘晔传第147-149页
   蒋济传第149-150页
   刘放传第150-151页
  卷十五第151-156页
   刘馥传第151-152页
   司马朗传第152-153页
   梁习传第153-154页
   张既传第154-155页
   温恢传第155页
   贾逵传第155-156页
  卷十六第156-162页
   任俊传第156页
   苏则传第156-157页
   杜畿传第157-160页
   郑浑传第160-161页
   仓慈传第161-162页
  卷十七第162-163页
   张辽传第162页
   乐进传第162-163页
   于禁传第163页
   张邰传第163页
   徐晃传第163页
  卷十八第163-167页
   李典传第163页
   李通传第163-164页
   臧霸传第164页
   吕虔传第164页
   许褚传第164-165页
   典韦传第165页
   庞德传第165-166页
   庞淯传第166页
   阎温传第166-167页
  卷十九第167-173页
   任城王威传第167-168页
   陈思王植传第168-173页
  卷二十第173-176页
   邓哀王冲传第173页
   彭城王据传第173-174页
   中山恭王衮传第174页
   楚王彪传第174页
   郿戴公子整传第174-175页
   东平灵王徽传第175页
   乐陵王茂传第175页
   赞哀王协传第175页
   东海定王霖第175-176页
  卷二十一第176-182页
   王粲传第176-179页
   卫顗传第179-180页
   刘廙传第180页
   刘劭传第180-181页
   傅嘏传第181-182页
  卷二十二第182-186页
   桓阶传第182页
   陈群传第182-184页
   陈矫传第184-185页
   徐宣传第185页
   卫臻传第185页
   卢毓传第185-186页
  卷二十三第186-190页
   和洽传第186-187页
   常林传第187-188页
   杨俊传第188页
   赵俨传第188-189页
   裴潜传第189-190页
  卷二十四第190-192页
   韩暨传第190页
   崔林传第190页
   高柔传第190-191页
   孙礼传第191-192页
   王观传第192页
  卷二十五第192-195页
   辛毗传第192-193页
   杨阜传第193页
   高堂隆传第193-195页
  卷二十六第195-196页
   满宠传第195页
   田豫传第195-196页
   牵招传第196页
   郭淮传第196页
  卷二十七第196-200页
   徐邈传第196-197页
   胡质传第197页
   王昶传第197-199页
   王基传第199-200页
  卷二十八第200-209页
   王凌传第200页
   毋丘俭传第200-202页
   诸葛诞传第202-204页
   邓艾传第204-206页
   钟会传第206-209页
  卷二十九第209-215页
   华佗传第209-210页
   杜夔传第210-211页
   管辂传第211-215页
  卷三十第215-222页
   乌丸传第215-216页
   鲜卑传第216-217页
   夫余传第217-218页
   高句丽传第218-219页
   东沃沮传第219页
   韩传第219-220页
   倭传第220-222页
 蜀志第222-270页
  卷三十一第222-223页
   刘焉传第222-223页
  卷三十二第223-230页
   先主传第223-228页
   后主传第228-230页
  卷三十四第230-231页
   先主穆皇后传第230页
   刘永传第230-231页
   后主太子璿传第231页
  卷三十五第231-239页
   诸葛亮传第231-239页
  卷三十六第239-242页
   关羽传第239-240页
   张飞传第240-241页
   黄忠传第241页
   赵云传第241-242页
  卷三十七第242-244页
   庞统传第242-243页
   法正传第243-244页
  卷三十八第244-248页
   许靖传第244-246页
   麇竺传第246-247页
   简雍传第247页
   秦宓传第247-248页
  卷三十九第248-250页
   董和传第248页
   刘巴传第248-249页
   马良传第249页
   陈震传第249-250页
   董允传第250页
  卷四十第250-254页
   刘封传第250-251页
   彭羕传第251-252页
   廖立传第252页
   李严传第252-253页
   刘琰传第253页
   魏延传第253-254页
   杨仪传第254页
  卷四十一第254-257页
   霍峻传第254-255页
   向朗传第255页
   张裔传第255-256页
   裼洪传第256页
   费诗传第256-257页
  卷四十二第257-261页
   杜微传第257页
   周群传第257页
   杜琼传第257-258页
   许慈传第258页
   孟光传第258页
   尹默传第258-259页
   李譔传第259页
   谯周传第259-260页
   郤正传第260-261页
  卷四十三第261-264页
   黄权传第261-262页
   吕凯传第262页
   马忠传第262页
   王平传第262-264页
  卷四十四第264-267页
   蒋琬传第264-265页
   姜维传第265-267页
  卷四十五第267-270页
   邓芝传第267-268页
   碾翼传第268页
   宗预传第268页
   杨戏传第268-270页
 吴志第270-334页
  卷四十六第270-274页
   孙坚传第271-272页
   孙策传第272-274页
  卷四十七第274-282页
   吴主传第274-282页
  卷四十八第282-286页
   孫亮传第282页
   孙休传第282-283页
   孙皓传第283-286页
  卷四十九第286-288页
   刘繇传第286-287页
   太史慈传第287-288页
   士燮传第288页
  卷五十第288-290页
   孙破虏吴夫人传第288页
   吴主权谢夫人第288页
   吴主权徐夫人第288-289页
   吴主权步夫人第289页
   孙亮全夫人第289页
   孙休朱夫人第289-290页
  卷五十一第290-291页
   孙静传第290页
   孙皎传第290页
   孙奂传第290页
   孙贲传第290页
   孙翊传第290-291页
   孫匡传第291页
   孙韶传第291页
   孙桓传第291页
  卷五十二第291-296页
   张昭传第291-292页
   顾雍传第292-294页
   诸葛瑾传第294-295页
   步骘传第295-296页
  卷五十三第296-299页
   张纮传第296-297页
   嗣泽传第297页
   薛综传第297-299页
  卷五十四第299-304页
   周瑜传第299-300页
   鲁肃传第300-302页
   吕蒙传第302-304页
  卷五十五第304-307页
   程普传第304-305页
   蒋钦传第305页
   周泰传第305页
   陈武传第305-306页
   甘宁传第306页
   潘璋传第306-307页
  卷五十六第307-308页
   朱然传第307页
   吕范传第307-308页
   朱桓传第308页
   朱异传第308页
  卷五十七第308-314页
   虞翻传第308-312页
   陆绩传第312页
   张温传第312-313页
   骆统传第313-314页
   睦瑁传第314页
   吾粲传第314页
   朱据传第314页
  卷五十八第314-317页
    陆逊传第314-317页
  卷五十九第317-319页
   孫登传第317-318页
   孙虑传第318页
   孙和传第318-319页
   孫霸传第319页
    孙奋传第319页
  卷六十第319-322页
   贺齐传第319-320页
   全琮传第320页
   吕岱传第320-321页
   周鲂传第321页
   钟离牧传第321-322页
  卷六十一第322-324页
   潘溶传第322页
   陆凯传第322-323页
   陆胤传第323-324页
  卷六十二第324-325页
   是仪传第324页
   胡综传第324-325页
  卷六十三第325-326页
   吕范传第325页
   刘悖传第325页
   赵达传第325-326页
  卷六十四第326-330页
   诸葛恪传第326-328页
   滕胤传第328-329页
   孫峻传第329页
   孙綝传第329-330页
   濮阳兴传第330页
  卷六十五第330-334页
   王蕃传第330-331页
   楼玄传第331-332页
   韦曜传第332页
   华覈传第332-334页

论文共3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梅花喜神谱》版本考
下一篇:网络论坛文章数序列的自相似性建模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