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新型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4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0页
    1.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第10-11页
    1.4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第11-13页
        1.4.1 开路电压(Voc)第11-12页
        1.4.2 短路电流(Jsc)第12页
        1.4.3 填充因子(FF)第12页
        1.4.4 光电转换效率(PCE)第12页
        1.4.5 外量子效率(EQE)第12-13页
    1.5 空穴传输层(HTL)第13-14页
    1.6 空穴传输材料(HTM)的研究进展第14-18页
        1.6.1 过渡金属氧化物第15-16页
        1.6.2 氧化石墨烯(GO)第16-17页
        1.6.3 有机化合物第17-18页
    1.7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第18-19页
    参考文献第19-24页
第二章 新型有机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与性质表征第24-38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5-26页
    2.3 TPD 类型化合物的合成第26-29页
        2.3.1 化合物 TPDAM 的合成第26-27页
        2.3.2 化合物 TPDA 的合成第27页
        2.3.3 化合物 TPDBM 的合成第27页
        2.3.4 化合物 TPDB 的合成第27-28页
        2.3.5 化合物 TPDHM 的合成第28页
        2.3.6 化合物 TPDH 的合成第28-29页
    2.4 化合物 TPDA,TPDB 和 TPDH 的性质研究第29-35页
        2.4.1 理论模拟计算第29-30页
        2.4.2 TPDA,TPDB 和 TPDH 的热稳定性第30-31页
        2.4.3 TPDA,TPDB 和 TPDH 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31-32页
        2.4.4 TPDA,TPDB 和 TPDH 的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第32-33页
        2.4.5 TPDA,TPDB 和 TPDH 薄膜的接触角第33-34页
        2.4.6 TPDA,TPDB 和 TPDH 薄膜的形貌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第三章 可溶液处理 TPD 类型化合物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38-51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8-39页
    3.3 太阳能电池的器件制备第39-40页
    3.4 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测试第40页
    3.5 器件的优化第40-42页
    3.6 TPDA,TPDB 和 TPDH 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42-49页
        3.6.1 基于 P3HT:PC_(61)BM 活性层的电池器件第42-44页
        3.6.2 基于 PBDTTPD:PC_(61)BM 活性层的电池器件第44-46页
        3.6.3 不同活性层器件的空穴传输层作用效果比较第46-47页
        3.6.4 器件外量子效率 EQE 的测量第47-48页
        3.6.5 不同空穴传输层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稳定性第48-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4.1 全文总结第51-52页
    4.2 研究展望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53-54页
附录第54-57页
致谢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背接触层Sb2Te3的研究
下一篇:伪连续导电模式二次型Boost变换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