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铣削加工及铣床论文--程序控制铣床和数控铣床论文

短电弧三维数控铣削装置研制及加工方法初探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短电弧三维数控铣削加工方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短电弧三维数控铣削技术的简介第11-13页
        1.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来源第13-14页
    1.2 电弧放电加工技术中铣削加工方法的发展现状第14-20页
        1.2.1 电弧放电加工技术中铣削加工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2 短电弧三维数控铣削装置设计的关键技术第20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短电弧三维数控铣削装置机械系统的研制第22-39页
    2.1 总体设计第22-24页
    2.2 阴极部分设计第24-27页
    2.3 传动轴设计第27-28页
    2.4 辅助机构设计第28-38页
        2.4.1 防溅系统设计第28-29页
        2.4.2 进给系统设计第29-34页
        2.4.3 配重系统设计第34-36页
        2.4.4 水气混合机构设计第36-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短电弧三维数控铣削装置模态分析第39-54页
    3.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第39-41页
        3.1.1 模态分析概述第39-40页
        3.1.2 模态分析步骤第40-41页
    3.2 阴极部分分解第41-44页
        3.2.1 阴极部分基本组成第41-42页
        3.2.2 阴极部分的材料定义第42-44页
    3.3 阴极部分模态分析第44-49页
        3.3.1 阴极部分集电环模态分析第44-45页
        3.3.2 阴极部分传动轴模态分析第45-46页
        3.3.3 阴极部分放电轴模态分析第46-48页
        3.3.4 阴极部分绝缘层模态分析第48-49页
    3.4 阴极部分总装模态及共振分析第49-53页
        3.4.1 总装模态分析第49-50页
        3.4.2 固有频率共振分析第50-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短电弧三维数控铣削装置电气系统第54-63页
    4.1 总方案规划第54-56页
    4.2 电气电路第56-58页
        4.2.1 工作电路第56-57页
        4.2.2 控制电路第57-58页
    4.3 电气布局与调试第58-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短电弧三维铣削加工方法的工艺实验研究初探第63-74页
    5.1 短电弧铣削加工正交实验规划第63-69页
        5.1.1 实验平台及设备第63-66页
        5.1.2 试件与测量仪器第66-67页
        5.1.3 实验规划第67-69页
    5.2 电参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第69-71页
        5.2.1 电压对工件表面粗糙的影响第69-70页
        5.2.2 占空比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第70-71页
        5.2.3 频率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第71页
    5.3 顺逆铣对工件材料表面蚀除的影响第71-73页
        5.3.1 顺逆铣的理论概述第71-72页
        5.3.2 实验后加工材料表面蚀除对比及分析第72-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后期工作与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玻璃内部结构及高温合金扭转晶界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Zr基相关三元合金等温截面相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