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硅烷封端聚氨酯简介 | 第11-12页 |
1.2 硅烷封端聚氨酯的制备 | 第12-16页 |
1.2.1 先合成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 | 第12-14页 |
1.2.2 先合成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 | 第14-16页 |
1.3 硅烷封端聚氨酯原料的选择 | 第16-23页 |
1.3.1 硅烷封端聚氨酯用多元醇的选择 | 第16-18页 |
1.3.2 硅烷封端聚氨酯用多异氰酸酯的选择 | 第18-19页 |
1.3.3 硅烷封端聚氨酯用催化剂的选择 | 第19-20页 |
1.3.4 硅烷封端聚氨酯用硅烷封端剂的种类及选择 | 第20-23页 |
1.4 硅烷封端聚氨酯的固化 | 第23-24页 |
1.5 硅烷封端聚氨酯的应用 | 第24-27页 |
1.5.1 硅烷封端聚氨酯密封胶 | 第25页 |
1.5.2 硅烷封端聚氨酯粘合剂 | 第25-26页 |
1.5.3 硅烷封端聚氨酯热熔胶 | 第26页 |
1.5.4 硅烷封端聚氨酯涂料 | 第26-27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7-29页 |
1.6.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6.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硅烷封端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 第29-47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2.1 主要原材料 | 第30页 |
2.2.2 硅烷封端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 | 第30-32页 |
2.2.3 硅烷封端聚氨酯涂膜的制备 | 第32页 |
2.3 测试与表征 | 第32-34页 |
2.3.1 PU 预聚体中 NCO 百分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2.3.2 红外光谱(FT-IR)测试 | 第33页 |
2.3.3 热重(TGA)测试 | 第33页 |
2.3.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3页 |
2.3.5 动态机械热分析(DMA)测试 | 第33页 |
2.3.6 静态水接触角测试 | 第33页 |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 第33-34页 |
2.3.8 X-射线衍射(XRD)测试 | 第3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2.4.1 FT-IR 分析 | 第34-36页 |
2.4.2 SPU 涂膜的 TGA 分析 | 第36-39页 |
2.4.3 SPU 涂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39-41页 |
2.4.4 SPU 涂膜的 DMA 分析 | 第41-43页 |
2.4.5 SPU 涂膜的水接触角分析 | 第43-44页 |
2.4.6 SPU 涂膜的 SEM 分析 | 第44-45页 |
2.4.7 SPU 涂膜的 XRD 分析 | 第45-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硅烷封端聚氨酯涂料的制备与性能 | 第47-58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3.2.1 主要原材料 | 第47-48页 |
3.2.2 硅烷封端聚氨酯涂料的制备 | 第48页 |
3.3 测试与表征 | 第48-50页 |
3.3.1 力学性能测试 | 第48页 |
3.3.2 透水蒸气性测试 | 第48页 |
3.3.3 透水性测试 | 第48-49页 |
3.3.4 耐介质性测试 | 第49-50页 |
3.3.5 SEM 测试 | 第5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3.4.1 SPU 种类对涂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2 填料用量对 SPU 涂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3 橡胶油用量对 SPU 涂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页 |
3.4.4 SPU 涂料的耐介质性分析 | 第52-55页 |
3.4.5 SPU 涂料的透水性分析 | 第55页 |
3.4.6 SPU 涂料的透水蒸气性分析 | 第55-56页 |
3.4.7 SPU 涂料的形貌分析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