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23页 |
一、疟疾的危害和流行现状 | 第12页 |
二、疟原虫一般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及基因组特征 | 第12-16页 |
三、疟原虫种群结构的研究现状和常用的方法及分子标记 | 第16-19页 |
四、间日疟种群结构研究和溯源检测技术研发的必要性 | 第19-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一、材料 | 第23-27页 |
二、方法与步骤 | 第27-36页 |
结果 | 第36-49页 |
一、采集样本基因组抽提结果 | 第36页 |
二、自行筛选位点引物与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结果 | 第36-38页 |
三、微卫星预实验PCR扩增结果 | 第38-39页 |
四、预实验的PCR扩增产物序列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五、GENESCAN检测前PCR产物核酸电泳初步结果 | 第40页 |
六、基因扫描(GENESCAN)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七、种群结构统计学分析结果 | 第41-49页 |
讨论 | 第49-54页 |
一、微卫星分子标记的优缺点及常用筛选方法 | 第49-51页 |
二、中国三个间日疟流行区原虫的遗传多样性探讨 | 第51-52页 |
三、溯源检测技术的探讨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综述 | 第60-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