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1.5.1 创新点 | 第16页 |
1.5.2 研究不足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多源流理论 | 第18-24页 |
2.1 主要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公共政策 | 第18页 |
2.1.2 政策过程 | 第18-19页 |
2.1.3 慈善 | 第19页 |
2.2 多源流理论 | 第19-24页 |
2.2.1 多源流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2.2.2 多源流理论的评价 | 第21-23页 |
2.2.3 多源流理论对《慈善法》制定过程的适用性分析 | 第23-24页 |
第3章 《慈善法》的制定背景与过程 | 第24-39页 |
3.1 《慈善法》立法的背景 | 第24-25页 |
3.2 《慈善法》制定过程的多源流模型解析 | 第25-39页 |
3.2.1 《慈善法》制定过程的问题源流 | 第25-28页 |
3.2.2 《慈善法》制定过程的政策源流 | 第28-34页 |
3.2.3 《慈善法》制定过程的政治源流 | 第34-37页 |
3.2.4 多源流汇合和政策之窗的开启 | 第37-39页 |
第4章 《慈善法》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第39-45页 |
4.1 问题源流: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及部门的利益矛盾 | 第39-41页 |
4.1.1 决策者的价值取向不同 | 第39-40页 |
4.1.2 决策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 | 第40-41页 |
4.2 政策源流:相关政策的发展与决策模式的转变 | 第41-42页 |
4.2.1 相关政策发展滞后 | 第41-42页 |
4.2.2 决策模式转变缓慢 | 第42页 |
4.3 政治源流:利益群体的话语权及利益协商机制 | 第42-44页 |
4.3.1 利益群体的话语权不平等 | 第43页 |
4.3.2 利益协商机制不完善 | 第43-44页 |
4.4 政策之窗:缺乏有效的触发机制 | 第44-45页 |
第5章 优化我国法律制定过程的启示 | 第45-50页 |
5.1 树立民本位的政策价值观,做好政策专家咨询工作 | 第45-46页 |
5.1.1 树立民本位的政策价值观 | 第45-46页 |
5.1.2 做好政策专家咨询工作 | 第46页 |
5.2 重视政策法律的时代性,畅通公众参与渠道 | 第46-47页 |
5.2.1 重视政策法律的时代性 | 第46-47页 |
5.2.2 畅通公众参与渠道 | 第47页 |
5.3 适时创造政治机遇,扩大民主协商机制 | 第47-49页 |
5.3.1 适时创造政治机遇 | 第48页 |
5.3.2 扩大民主协商机制 | 第48-49页 |
5.4 推动三条源流交汇,把握时机开启政策之窗 | 第49-50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