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先秦儒家义利观探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16页
    一、选题来源第11-12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一) 研究目的第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三、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4-15页
        (一) 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二) 研究思路第15页
    五、创新及不足第15-16页
第一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立论基础第16-21页
    一、先秦儒家义利观形成的时代背景第16-18页
        (一) 大变革时期的经济发展第16-17页
        (二) 大变动时期的政治整合第17页
        (三) 大繁荣时期的文化争鸣第17-18页
    二、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理论渊源第18-21页
        (一) 西周礼制文化第18-19页
        (二) 先秦人性学说第19-20页
        (三) “仁”的学说第20-21页
第二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主要内容第21-32页
    一、义利观基本概念阐述第21-23页
        (一) 何为义、利第21-22页
        (二) 义、利的伦理内涵第22-23页
        (三) 何为义利观第23页
    二、孔子、孟子、荀子的义利关系选择第23-28页
        (一) 孔子:重义轻利,义以为上第24-26页
        (二) 孟子:去利怀义、舍生取义第26-27页
        (三) 荀子:义利两有,以义遂欲第27-28页
    三、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共同道德指向第28-32页
        (一) 治世:坚持公利至上,仁治天下的政治伦理第28-29页
        (二) 处公:主张先公后私,先义后利的道德原则第29-30页
        (三) 为人:提倡义以为上,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第30-32页
第三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历史影响第32-35页
    一、先秦儒家义利观的积极意义第32-33页
    二、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消极影响第33-35页
第四章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当代价值第35-46页
    一、借鉴先秦儒家义利观,推动国家建设第35-40页
        (一) 坚持义利两有,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第35-36页
        (二) 强调公利至上,恪守政治生活伦理第36-38页
        (三) 追求义利协调,谋求高层次精神文化第38-39页
        (四) 坚持国际道义,兼顾国际共同利益第39-40页
    二、借鉴先秦儒家义利观,构建和谐社会第40-43页
        (一) 树立“以义取利”的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第40-41页
        (二) 倡导“见利思义”的价值导向,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第41页
        (三) 推崇“仁”的价值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第41-43页
    三、借鉴先秦儒家义利观,塑造理想人格第43-46页
        (一) 关注社会整体利益,肯定个人合理利益第43-44页
        (二) 树立正确个人价值观,形成正确道德人格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嵇康名教与自然思想研究
下一篇:陈龙川经世致用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