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头痛穴位埋线治疗方案优选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 西医诊治颈源性头痛现状 | 第10-13页 |
1.1 临床特征 | 第10-11页 |
1.2 发病机制 | 第11-12页 |
1.3 诊断标准 | 第12页 |
1.4 治疗现状 | 第12-13页 |
2. 中医诊治颈源性头痛现状 | 第13-18页 |
2.1 病因病机 | 第13-14页 |
2.2 辨证分型 | 第14-15页 |
2.3 治疗现状 | 第15-18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8-27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8-19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1.4 试验治疗方案 | 第20-22页 |
1.5 观察项目 | 第22-23页 |
1.6 评定时间与方式 | 第23页 |
1.7 统计学处理 | 第23页 |
2. 结果 | 第23-27页 |
2.1 基线情况 | 第23页 |
2.2 疗效分析 | 第23-26页 |
2.3 安全性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7-32页 |
1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特点与研究意义 | 第27页 |
2. 穴位埋线的特点与作用 | 第27页 |
3. 正交试验的选择依据与设计 | 第27-28页 |
4. 各因素水平的选择 | 第28页 |
4.1 穴位的选择 | 第28页 |
4.2 针刺角度的选择 | 第28页 |
4.3 治疗次数的选择 | 第28页 |
5. 观察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 第28-29页 |
6. 优选方案的总结与分析 | 第29-30页 |
6.1 穴位的优选方案 | 第29页 |
6.2 埋线角度的优选方案 | 第29-30页 |
6.3 治疗次数的优选方案 | 第30页 |
6.4 各因素影响作用的主次关系 | 第30页 |
7. 结论 | 第30页 |
8. 不足与展望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附录 | 第37-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