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股与普通股利益冲突解决机制研究--以德美优先股经验为参考
内容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1-17页 |
(一) 优先股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优先股的分类 | 第12-13页 |
1. 非参与型优先股 | 第12页 |
2. 可累积优先股 | 第12页 |
3. 可赎回优先股 | 第12页 |
4. 可转换优先股 | 第12-13页 |
(三) 优先股的功能 | 第13-17页 |
1. 从投资者利益角度 | 第13页 |
2. 从公司利益的角度 | 第13-14页 |
3. 优先股的危机 | 第14-15页 |
4. 小结 | 第15-17页 |
二、优先股在中国的现状 | 第17-23页 |
(一) 立法背景与优先股试点 | 第17-18页 |
1. 立法层面 | 第17页 |
2. 优先股试点 | 第17-18页 |
(二) 优先股在中国的实际应用 | 第18-23页 |
1. 企业融资与产业整合 | 第18-20页 |
2. 银行业应用 | 第20-21页 |
3. 小结 | 第21-23页 |
三、德国法律对优先股股东的保护 | 第23-33页 |
(一) 优先股定义和股东权利 | 第23-26页 |
(二) 优先股保护方式 | 第26-32页 |
1. 表决权恢复 | 第26-28页 |
2. 拖欠优先股利返还请求权 | 第28-29页 |
3. 需优先股股东同意的各项要求 | 第29-32页 |
(三) 小结 | 第32-33页 |
四、美国优先股股东保护原则的演变 | 第33-39页 |
(一) 杰瓦伯案 | 第33-34页 |
(二) FLS控股公司股东诉讼案 | 第34-35页 |
(三) 詹姆斯案 | 第35页 |
(四) 阿洛特协会案 | 第35-36页 |
(五) 斯特沃克案 | 第36-37页 |
(六) 塔多思案 | 第37页 |
(七) 小结 | 第37-39页 |
五、启示与结论 | 第39-46页 |
(一) 《德国股份法》对优先股保护措施的启示 | 第39-41页 |
(二) 特拉华州判例演变的启示 | 第41-42页 |
(三) 平衡股东利益的制度性建议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