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3-14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4-24页 |
| 1. 中医对食管癌的认识 | 第14-17页 |
| 1.1 食管癌的病名 | 第14页 |
| 1.2 食管癌的病因病机 | 第14-15页 |
| 1.2.1 饮食劳倦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 | 第14-15页 |
| 1.2.2 情志不调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 | 第15页 |
| 1.2.3 正气亏虚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 | 第15页 |
| 1.3 食管癌的辨证论治 | 第15-17页 |
| 2. 西医对食管癌的认识 | 第17-19页 |
| 2.1 食管癌的现状 | 第17-18页 |
| 2.2 食管癌的病因及诊断 | 第18-19页 |
| 2.2.1 食管癌的病因 | 第18页 |
| 2.2.2 食管癌的诊断 | 第18-19页 |
| 2.3 食管癌的治疗 | 第19页 |
| 3. 食管癌的中医证型研究概述 | 第19-24页 |
| 3.1 食管癌证型规范研究 | 第20页 |
| 3.1.1 单证证型 | 第20页 |
| 3.1.2 复合证型 | 第20页 |
| 3.2 食管癌证型分布特点研究 | 第20-21页 |
| 3.2.1 不同分期证型 | 第20-21页 |
| 3.2.2 食管癌放化疗中医证型及证型特征 | 第21页 |
| 3.2.3 食管癌术后证型 | 第21页 |
| 3.3 食管癌证型与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21-22页 |
| 3.3.1 血瘀痰滞 | 第21-22页 |
| 3.3.2 痰气交阻 | 第22页 |
| 3.3.3 阴虚内热 | 第22页 |
| 3.4 讨论 | 第22-24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4-33页 |
| 1. 病例选择 | 第24页 |
| 2.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 2.1 临床诊断 | 第24页 |
| 2.2 病理诊断 | 第24页 |
| 2.3 食管癌的分段 | 第24-25页 |
| 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第25页 |
| 4. 纳入标准 | 第25页 |
| 5. 排除标准 | 第25-26页 |
| 6.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 6.1 研究设计 | 第26页 |
| 6.2 临床观察表 | 第26页 |
| 6.3 统计方法 | 第26页 |
| 7、结果 | 第26-31页 |
| 7.1 中医证型与年龄的相关性 | 第27页 |
| 7.2 中医证型与性别的相关性 | 第27-28页 |
| 7.3 中医证型与食管癌分段部位的相关性 | 第28-29页 |
| 7.4 中医证型与放化疗的相关性 | 第29-30页 |
| 7.5 中医证型与舌诊的相关性 | 第30-31页 |
| 8. 讨论 | 第31-33页 |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3-42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1.1 通膈颗粒 | 第33页 |
| 1.2 动物 | 第33页 |
| 1.3 细胞 | 第33页 |
| 1.4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1.5 仪器 | 第33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 2.1 通膈汤水溶液的制备 | 第33页 |
| 2.2 通膈汤含药血清的制备 | 第33-34页 |
| 2.3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 第34页 |
| 2.4 PI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 第34页 |
| 2.5 Annexin V-EGFP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 第34页 |
| 2.6 细胞黏附能力检测 | 第34-35页 |
| 2.7 细胞侵袭能力检测 | 第35页 |
| 2.8 统计学方法 | 第35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35-39页 |
| 3.1 通膈汤含药血清对Eca-109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 第35-37页 |
| 3.2 通膈汤含药血清对Eca-10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3 通膈汤含药血清对Eca-109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4 通膈汤含药血清对Eca-10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第39页 |
| 4. 讨论 | 第39-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附录 | 第48-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