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燃料与燃烧论文

正庚烷高温热解和结焦动力学及影响机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8页
    1.2 碳氢燃料的结焦和碳烟的生成第18-23页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第23-26页
第二章 流体和反应过程模拟介绍第26-42页
    2.1 引言第26-31页
    2.2 Chemkin软件简介第31-42页
        2.2.0 Chemkin反应类型第31-32页
        2.2.1 部分模型的详细原理介绍第32-37页
        2.2.2 模型参数定义第37-42页
第三章 微通道中正庚烷裂解实验特性分析第42-55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实验部分第42-54页
        3.2.1 实验装置和原料第42-43页
        3.2.2 正庚烷裂解实验过程第43-44页
        3.2.3 正庚烷热裂解产物测定第44页
        3.2.4 正庚烷热裂解产物结果分析第44-46页
        3.2.5 正庚烷热裂解产物分布和相关实验的对比第46-47页
        3.2.6 正庚烷裂解所得气体和液体产物随反应条件的变化第47-48页
        3.2.7 正庚烷热裂解反应过程中外管壁温度随反应条件的变化第48-49页
        3.2.8 反应条件对正庚烷裂解产物的影响第49-54页
    3.3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正庚烷热裂解模型的建立和动力学分析第55-92页
    4.1 引言第55-56页
    4.2 正庚烷裂解动力学的数值模拟和几种正庚烷氧化机理的比较第56-72页
        4.2.1 正庚烷氧化机理的简化第59-72页
    4.3 正庚烷裂解机理模型建立以及反应动力学分析第72-90页
        4.3.1 正庚烷热裂解机理模型的提出第72-73页
        4.3.2 正庚烷裂解模型的验证和热裂解特性分析第73-77页
        4.3.3 正庚烷裂解详细反应路径分析第77-79页
        4.3.4 裂解反应产物随温度和压力变化规律及其动力学分析第79-89页
        4.3.5 正庚烷裂解过程中物理特性随温度和压力变化第89-90页
    4.4 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 正庚烷裂解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生成和模型的建立第92-120页
    5.1 引言第92-96页
    5.2 正庚烷裂解过程中多环芳烃生成实验和结果分析第96-102页
        5.2.1 正庚烷裂解实验方法和检测第96-97页
        5.2.2 正庚烷实验结果分析第97-102页
    5.3 正庚烷裂解生成多环芳烃的机理模型的构建第102-112页
        5.3.1 正庚烷裂解及多环芳烃模拟和实验对比第103-105页
        5.3.2 压力和温度对正庚烷裂解和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第105-112页
    5.4 苯系物和多环芳烃生成动力学分析第112-119页
        5.4.1 不同反应条件苯的生成路径分析第112-115页
        5.4.2 苯、甲苯、萘和芘形成过程分析第115-119页
    5.5 小结第119-120页
第六章 正庚烷裂解焦炭的生成和动力学分析第120-146页
    6.1 引言第120-121页
    6.2 正庚烷裂解结焦实验第121-127页
        6.2.1 实验步骤和分析设备第121页
        6.2.2 结果与分析第121-127页
    6.3 PAHs和碳烟生成机理的优化和构建第127-144页
        6.3.1 化学反应机理的选择和优化第127-130页
        6.3.2 微通道内结焦模型的构建第130-134页
        6.3.3 正庚烷热裂解结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134-144页
    6.4 小结第144-14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6-149页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46-147页
    7.2 论文的创新点第147页
    7.3 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7页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旋流喷嘴预混燃烧特性的数值和实验研究
下一篇:光伏—光热—热化学互补的太阳能利用理论、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