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相关研究成果及现状 | 第11-18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五、研究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第一章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概述 | 第22-34页 |
第一节 我国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诞生的国内与国际背景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第23-28页 |
一、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理论内涵 | 第23-25页 |
二、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 | 第25-28页 |
第三节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 第28-29页 |
一、彰显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 | 第28页 |
二、体现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质量的重要载体 | 第28-29页 |
三、提升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 | 第29页 |
第四节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层次定位 | 第29-32页 |
一、与高等职业音乐艺术教育的区别 | 第29-31页 |
二、与音乐学学术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同 | 第31页 |
三、全日制与在职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背景差异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二章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 第34-80页 |
第一节 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 第35-38页 |
一、培养目标同质化 | 第37页 |
二、培养目标概括化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培养过程分析 | 第38-69页 |
一、生源选拔 | 第38-47页 |
二、课程设置 | 第47-59页 |
三、艺术实践 | 第59-62页 |
四、考核与评价 | 第62-69页 |
第三节 培养条件与外部协作机制 | 第69-73页 |
一、培养条件分析 | 第69-71页 |
二、外部协作机制分析 | 第71-73页 |
第四节 质量监控系统分析 | 第73-76页 |
一、质量监控机构与实施 | 第73-74页 |
二、质量反馈体系 | 第74-76页 |
第五节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成效与不足 | 第76-78页 |
一、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已取得的成效 | 第76页 |
二、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三章 台湾及国外高校音乐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 第80-118页 |
第一节 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 第80-99页 |
一、音乐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及学位授予情况 | 第81页 |
二、培养目标制定特点 | 第81-83页 |
三、生源选拔方式与考核内容 | 第83-86页 |
四、课程设置特点 | 第86-92页 |
五、毕业审查内容与方式 | 第92-93页 |
六、师资队伍特点及选聘办法 | 第93-96页 |
七、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 第96-99页 |
第二节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音乐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 第99-106页 |
一、培养目标的构成与特点 | 第99-100页 |
二、招生专业领域与考核内容要求 | 第100-102页 |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特点 | 第102-105页 |
四、毕业审查内容与方式 | 第105页 |
五、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 第105-106页 |
第三节 德国柏林音乐学院音乐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 第106-113页 |
一、培养目标制定特点 | 第106-108页 |
二、生源选拔方式与内容 | 第108-109页 |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考核特点 | 第109-112页 |
四、毕业考核内容与方式 | 第112页 |
五、质量监控指标与机制 | 第112-113页 |
第四节 台湾及国外音乐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经验的共同特点 | 第113-116页 |
一、定位清晰具体的培养目标 | 第113-114页 |
二、以考核实践能力为主的生源选拔方式 | 第114页 |
三、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及灵活的教学形式和考核评价方法 | 第114-115页 |
四、以专业能力为重的毕业考核制度 | 第115-116页 |
五、多元立体的质量监控体系 | 第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四章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 第118-138页 |
第一节 明确核心能力,具化培养目标 | 第118-119页 |
第二节 注重实践能力考核,选拔优质生源 | 第119-121页 |
一、精心设置考试内容,加强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 | 第119-120页 |
二、健全考试机制,采取灵活的考核办法 | 第120-121页 |
三、严把招生质量,控制招生人数 | 第121页 |
第三节 以实践为主线,优化培养过程 | 第121-131页 |
一、完善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保障实践能力提升 | 第121-126页 |
二、设置灵活的课程形式和考核办法,保证学习效果 | 第126-127页 |
三、落实艺术实践措施,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 第127-130页 |
四、营造良好外部协作氛围,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 第130-131页 |
第四节 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创新毕业考核方式 | 第131-133页 |
一、完善学位音乐会考试制度,严把音乐会质量 | 第131-132页 |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考核办法,突显专业特性 | 第132-133页 |
第五节 加强校内外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优势互补 | 第133-134页 |
一、完善校内导师的遴选、评聘制度 | 第133页 |
二、全面落实“双导师制” | 第133-134页 |
第六节 构建多元动态评估体系,抓好质量监控 | 第134-135页 |
一、建立健全管理评价机制,形成有效的监控系统 | 第134-135页 |
二、建立中立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质量评估机构,客观评价教育质量 | 第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8页 |
结论 | 第138-142页 |
附录1 | 第142-146页 |
附录2 | 第146-148页 |
附录3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60-162页 |
致谢 | 第162-164页 |
个人简历 | 第164-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