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一、准公共物品领域管理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二、出租汽车行业现行管理模式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三、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引入公共治理理论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哲学基础演进及理论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一、哲学基础演进 | 第17-18页 |
二、理论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基本论点概述 | 第19-21页 |
一、基本论点 | 第19-20页 |
二、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理论发展意义 | 第21-24页 |
一、历史进步性 | 第21-22页 |
二、理论局限性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常州市区出租汽车行业治理现状分析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常州市区出租汽车管理模式演进 | 第24-25页 |
一、发展概况 | 第24页 |
二、现有经营模式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出租汽车行业现行管理模式下的问题分析 | 第25-30页 |
一、常州与其他城市的比较分析 | 第25-29页 |
二、现行管理措施的成效与局限性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出租汽车行业涉及利益主体关系分析 | 第30-34页 |
一、政府与出租汽车公司 | 第31页 |
二、政府与司机个体 | 第31页 |
三、公司与司机个体 | 第31-32页 |
四、消费者与出租汽车行业 | 第32页 |
五、出租汽车行业与其他公共交通行业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其他国家城市出租车行业治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 第34-43页 |
第一节 市场主导模式——以巴西利亚和香港为例 | 第34-38页 |
一、巴西利亚 | 第34-35页 |
二、香港 | 第35-37页 |
三、与常州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政府主导模式——以澳大利亚和罗马为例 | 第38-40页 |
一、澳大利亚 | 第38页 |
二、罗马 | 第38-40页 |
三、与常州比较分析 | 第40页 |
第三节 行业协会主导模式——以德国和法国为例 | 第40-43页 |
一、德国 | 第40-41页 |
二、法国 | 第41-42页 |
三、与常州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建立常州市区出租汽车行业公共治理模式 | 第43-52页 |
第一节 公共治理的目的——常州市区出租汽车行业发展定位 | 第43页 |
一、公众出行需求 | 第43页 |
二、政府选择偏好 | 第43页 |
第二节 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明确各利益主体的职能定位 | 第43-45页 |
一、政府主管部门 | 第44页 |
二、行业从业者 | 第44页 |
三、消费者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多边合作治理机制——各利益主体关系调整模型 | 第45-50页 |
一、诉求机制 | 第46页 |
二、协商机制 | 第46-49页 |
三、监管机制 | 第49-50页 |
第四节 政策建议 | 第50-52页 |
一、宏观层面 | 第50页 |
二、操作层面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