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阀生产系统的物流规划与实施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蝶阀企业生产问题描述 | 第9-16页 |
1.1.1 生产现状介绍 | 第9-12页 |
1.1.2 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 第12-13页 |
1.1.3 目前的生产模式不利于赢得市场竞争 | 第13页 |
1.1.4 系统设施布局方式亟待改善 | 第13-14页 |
1.1.5 产品库存资金高,周转率低 | 第14-16页 |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发展情况 | 第17-27页 |
1.3.1 生产管理的发展 | 第17-18页 |
1.3.2 物流管理的发展 | 第18-19页 |
1.3.3 企业生产物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3.4 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1.3.5 生产物流系统的规划技术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6 车间布局的发展 | 第23-27页 |
第二章 本课题所用的生产物流相关理论和方法 | 第27-38页 |
2.1 MTS/MTO 的生产物流管理 | 第27-28页 |
2.1.1 MTS 生产模式 | 第27-28页 |
2.1.2 MTS 生产模式下的生产物流基本思想 | 第28页 |
2.1.3 MTO 生产模式 | 第28页 |
2.1.4 MTO 生产模式下的生产物流基本思想 | 第28页 |
2.2 企业的生产过程 | 第28-30页 |
2.3 设施布局与物流优化 | 第30-36页 |
2.3.1 设施布置类型 | 第30-32页 |
2.3.2 最短路径法 | 第32页 |
2.3.3 SLP 系统布置法 | 第32-36页 |
2.4 装配线生产物流平衡优化 | 第36-37页 |
2.4.1 装配线节拍的计算 | 第36页 |
2.4.2 装配线时间平衡的方法 | 第36-37页 |
2.5 柔性化生产线要求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蝶阀生产系统物流规划方案的设计 | 第38-58页 |
3.1 设备选用方案 | 第38-39页 |
3.2 生产模式的设计 | 第39-40页 |
3.2.1 机加工工艺流程 | 第39-40页 |
3.2.2 作业单元划分 | 第40页 |
3.3 实现生产柔性化 | 第40-43页 |
3.3.1 改善机床夹具 | 第41页 |
3.3.2 平衡生产物流 | 第41-43页 |
3.4 生产物流布局的设计 | 第43-58页 |
3.4.1 整体车间布局规划 | 第43-46页 |
3.4.2 机加工单元布局 | 第46-47页 |
3.4.3 表面处理单元布局 | 第47-48页 |
3.4.4 装配单元布局 | 第48-57页 |
3.4.5 蝶阀生产系统布局总图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蝶阀生产系统物流规划方案的实施 | 第58-67页 |
4.1 生产设备的选择 | 第58-60页 |
4.1.1 机加工单元 | 第58-60页 |
4.1.2 表面处理单元 | 第60页 |
4.2 生产模式的设定 | 第60-61页 |
4.3 平衡生产模式的改进 | 第61-62页 |
4.3.1 加工中心夹具的改进 | 第61页 |
4.3.2 生产物流的平衡 | 第61-62页 |
4.4 系统设施布局和选择 | 第62-64页 |
4.4.1 机加工单元布局 | 第62-63页 |
4.4.2 表面处理单元布局 | 第63页 |
4.4.3 装配单元布局 | 第63-64页 |
4.5 车间全景 | 第64-65页 |
4.6 物流规划方案实施前后的对比 | 第65-67页 |
4.6.1 直接效益分析 | 第65页 |
4.6.2 间接效益分析 | 第65-67页 |
第五章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 第67-69页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7-68页 |
5.2 研究工作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