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表面的多投影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插图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增强现实中的投影技术 | 第13-14页 |
1.3 多投影技术 | 第14-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1页 |
2.1 多投影系统架构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2.2 多投影系统校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9-30页 |
2.2.1 简单投影表面下的多投影系统 | 第20-27页 |
2.2.2 复杂投影表面下的多投影系统 | 第27-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系统的架构与设计 | 第31-36页 |
3.1 硬件设备 | 第31-33页 |
3.2 系统的架构 | 第33-34页 |
3.3 系统的优势和缺点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多投影系统下光度衰减矩阵的亮度增强 | 第36-48页 |
4.1 技术概要 | 第36-40页 |
4.1.1 问题背景 | 第36-37页 |
4.1.2 问题分析 | 第37-40页 |
4.2 算法流程 | 第40-43页 |
4.2.1 光亮度值得测量 | 第40-42页 |
4.2.2 通用流明值的计算 | 第42-43页 |
4.2.3 全局光度衰减矩阵的计算 | 第43页 |
4.3 实验分析与结果 | 第43-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具有融合效果的全局光度一致矩阵 | 第48-61页 |
5.1 技术概要 | 第48-51页 |
5.1.1 问题背景 | 第48-50页 |
5.1.2 问题的分析 | 第50-51页 |
5.2 算法流程 | 第51-54页 |
5.2.1 减少重叠区光度衰减的区域 | 第51-53页 |
5.2.2 融合光度一致性矩阵的计算 | 第53-54页 |
5.3 实验分析与结果 | 第54-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本文总结与展望 | 第61-64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61-62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