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氧化物的形貌可控制备及其催化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1.1 课题背景第13页
    1.2 纳米材料的合成第13-15页
    1.3 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貌对其性能的影响第15-19页
    1.4 挥发性有机物(VOCs)催化燃烧概述第19-26页
        1.4.1 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及危害第19-22页
        1.4.2 VOCs的催化燃烧法消除第22-26页
    1.5 重整制氢概述第26-30页
        1.5.1 氢气的制取第26-27页
        1.5.2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7-30页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第30页
    1.7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7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第37-41页
    2.1 原料与试剂第37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37-38页
    2.3 催化剂表征方法第38-40页
        2.3.1 X射线衍射(XRD)第38页
        2.3.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N_2吸附测量)第38-39页
        2.3.3 扫描电镜(SEM)第39页
        2.3.4 透射电镜(TEM)第39页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9-40页
        2.3.6 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第40页
        2.3.7 热重分析(TG-DTA)第40页
        2.3.8 原位红外(In situ-IR)第40页
        2.3.9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40页
        2.3.10 程序升温脱附(O_2-TPD)第40页
    2.4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40-41页
第三章 纳米CuO的形貌控制合成及其催化苯燃烧反应研究第41-56页
    3.1 前言第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4页
        3.2.1 纳米氧化铜的制备第41-42页
        3.2.2 氧化铜纳米催化剂的表征第42页
        3.2.3 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第42-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49页
        3.3.1 氧化铜物相表征第44页
        3.3.2 氧化铜形貌电镜表征第44-47页
        3.3.3 N_2吸附测试第47-48页
        3.3.4 程序升温脱附第48-49页
    3.4 氧化铜纳米结构催化苯燃烧性能第49-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第四章 纳米Mn_3O_4以及Au/Mn_3O_4催化苯燃烧过程中Mn_3O_4的形貌效应第56-73页
    4.1 前言第56页
    4.2 实验部分第56-58页
        4.2.1 Mn_3O_4以及Au/Mn_3O_4的制备第56-57页
        4.2.2 Mn_3O_4及Au/Mn_3O_4纳米催化剂的表征第57页
        4.2.3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57-58页
    4.3 样品表征结果第58-64页
        4.3.1 纳米Mn_3O_4以及Au/Mn_3O_4物相分析第58页
        4.3.2 纳米Mn_3O_4扫描电镜第58-59页
        4.3.3 纳米Mn_3O_4以及Au/Mn_3O_4透射电镜第59-60页
        4.3.4 N_2吸附第60-61页
        4.3.5 H_2程序升温还原第61-62页
        4.3.6 O_2-程序升温脱附第62-63页
        4.3.7 纳米Au/Mn_3O_4复合结构表面物种分析第63-64页
    4.4 催化性能研究第64-69页
        4.4.1 催化过程原位红外光谱第64-65页
        4.4.2 纳米Mn_3O_4以及Au/Mn_3O_4催化性能研究第65-67页
        4.4.3 反应机理探讨第67-69页
        4.4.4 活化能计算第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第五章 基于Kirkendall效应合成Co_3O_4纳米管及其催化甲烷燃烧性能研究第73-89页
    5.1 前言第73页
    5.2 实验部分第73-75页
        5.2.1 Co_3O_4纳米管的制备第73-75页
        5.2.2 Co_2O_4纳米管以及Co_3O_4纳米棒的表征第75页
        5.2.3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7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5-85页
        5.3.1 物相结构表征第75-76页
        5.3.2 热重分析(TG-DTA)第76-77页
        5.3.3 样品比表面积和孔分布第77-78页
        5.3.4 样品的形貌分析第78-80页
        5.3.5 Co_3O_4 NTs的生成机理第80-82页
        5.3.6 氧化还原性第82-83页
        5.3.7 O_2-TPD第83页
        5.3.8 催化性能第83-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第六章 Co_3O_4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催化SRE反应中的形貌效应第89-107页
    6.1 前言第89-90页
    6.2 实验部分第90-92页
        6.2.1 Co_3O_4纳米催化剂的制备第90页
        6.2.2 Co_3O_4纳米催化剂的表征第90页
        6.2.3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90-92页
    6.3 Co_3O_4表征第92-96页
        6.3.1 样品物相结构表征第92-93页
        6.3.2 样品形貌和表面结构表征第93-95页
        6.3.4 样品比表面积第95页
        6.3.5 样品氧化还原性质表征第95-96页
    6.4 Co_3O_4催化性能第96-104页
        6.4.1 反应机理第96-97页
        6.4.2 Co_3O_4催化SRE反应第97-101页
        6.4.3 反应后催化剂表征第101-104页
    6.5 本章小结第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07-110页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贸易、环境质量与环境规制
下一篇:拟南芥花异常株系AFDL的表型分析及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