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刑事错案概述 | 第10-16页 |
1.1 刑事错案的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1.1.1 刑事错案学说概述 | 第10-12页 |
1.1.2 刑事错案的特征 | 第12-13页 |
1.2 刑事错案的分类 | 第13-16页 |
1.2.1 侦查起诉阶段的错案与审判阶段的错案 | 第13页 |
1.2.2 主观因素错案与客观因素错案 | 第13-14页 |
1.2.3 实体性错案与程序性错案 | 第14页 |
1.2.4 事实认定错案与法律适用错案 | 第14-15页 |
1.2.5 疑错案件与冤错案件 | 第15-16页 |
第2章 刑事错案的成因 | 第16-28页 |
2.1 司法体制方面的原因 | 第16-18页 |
2.1.1 犯罪嫌疑人辩护权弱化 | 第16-17页 |
2.1.2 司法的独立性欠缺 | 第17-18页 |
2.1.3 司法机关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存在缺陷 | 第18页 |
2.2 证据方面的原因 | 第18-21页 |
2.2.1 证据收集采信出现失误 | 第19页 |
2.2.2 重“口供”与非法取证 | 第19-20页 |
2.2.3 鉴定结论失误 | 第20-21页 |
2.2.4 证人证言问题 | 第21页 |
2.3 司法理念方面的原因 | 第21-23页 |
2.3.1 重实体、轻程序 | 第22页 |
2.3.2 有罪推定、先入为主 | 第22-23页 |
2.3.3 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护 | 第23页 |
2.4 司法人员主观方面的原因 | 第23-25页 |
2.4.1 司法人员素质低下 | 第24页 |
2.4.2 司法工作人员故意 | 第24-25页 |
2.4.3 司法工作人员对证据审查采信错误 | 第25页 |
2.5 外界压力对刑事司法机关的不当影响 | 第25-28页 |
2.5.1 各级权力部门的非法干预对刑事司法机关的不当影响 | 第25-26页 |
2.5.2 媒体的舆论压力对刑事司法机关的不当影响 | 第26页 |
2.5.3 社会公众的压力对刑事司法机关的不当影响 | 第26-28页 |
第3章 刑事错案的预防 | 第28-38页 |
3.1 健全司法体制 | 第28-31页 |
3.1.1 加强有效辩护 | 第28-29页 |
3.1.2 保障司法独立 | 第29-30页 |
3.1.3 健全管理制度 | 第30-31页 |
3.2 完善刑事证据制度 | 第31-32页 |
3.2.1 完善刑事证据规则 | 第31页 |
3.2.2 必须遏制非法取证 | 第31-32页 |
3.2.3 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问题 | 第32页 |
3.3 转变司法理念 | 第32-35页 |
3.3.1 强化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理念 | 第33页 |
3.3.2 树立保障人权的观念 | 第33-34页 |
3.3.3 树立疑罪从无观念 | 第34-35页 |
3.4 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 | 第35-38页 |
3.4.1 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素养 | 第35-36页 |
3.4.2 提高司人员的法治素养 | 第36页 |
3.4.3 提高司法人员的道德素养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