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年轻”垃圾渗滤液中无机离子变化特征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城市垃圾的组成第10-11页
    1.2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第11-12页
    1.3 垃圾渗滤液的特征第12-13页
    1.4 不同类型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第13-14页
    1.5 垃圾渗滤液的排放标准第14-15页
    1.6 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第15-16页
    1.7 回灌法处理渗滤液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7.1 垃圾渗滤液回灌机理第16-17页
        1.7.2 回灌法处理渗滤液技术的分类第17页
        1.7.3 回灌法处理渗滤液的方式第17页
        1.7.4 垃圾渗滤液原位回灌处理技术第17-19页
    1.8 课题组采用回灌法处理渗滤液的前期研究成果第19页
    1.9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案确定第19-22页
        1.9.1 课题的提出第19-20页
        1.9.2 研究内容第20页
        1.9.3 研究方案第20-22页
第二章 实验方案与实验内容第22-26页
    2.1 实验方案设计第22-24页
        2.1.1 实验装置第22-23页
        2.1.2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1.3 实验分析指标及方法第24页
    2.2 实验内容第24-26页
        2.2.1 实验条件设置第24-25页
        2.2.2 实验安排第25-26页
第三章 实验水质常规监测结果与分析第26-49页
    3.1 气温及垃圾填埋体温度第26-27页
    3.2 垃圾渗滤液的 pH 值及颜色变化第27-28页
    3.3 垃圾渗滤液产生量第28-30页
    3.4 垃圾体沉降高度及沉降速率变化第30-33页
        3.4.1 垃圾体沉降高度变化第30-31页
        3.4.2 垃圾体沉降速率变化第31-32页
        3.4.3 垃圾体沉降情况分析第32-33页
    3.5 垃圾渗滤液中 COD 的变化第33-37页
        3.5.1 垃圾渗滤液中 COD 浓度第33页
        3.5.2 垃圾渗滤液中 COD 去除率第33-36页
        3.5.3 垃圾渗滤液中 COD 变化情况分析第36-37页
    3.6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研究第37-41页
        3.6.1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浓度第38页
        3.6.2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去除率第38-39页
        3.6.3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变化情况分析第39-41页
    3.7 垃圾渗滤液中硝态氮的变化第41-44页
        3.7.1 垃圾渗滤液中硝态氮含量第41-42页
        3.7.2 垃圾渗滤液中硝态氮去除率第42-43页
        3.7.3 垃圾渗滤液中硝态氮变化情况分析第43-44页
    3.8 垃圾渗滤液中总磷的变化第44-47页
        3.8.1 垃圾渗滤液中总磷含量第44-45页
        3.8.2 垃圾渗滤液中总磷变化曲线第45-46页
        3.8.3 垃圾渗滤液中总磷变化情况分析第46-47页
    3.9 垃圾渗滤液水质常规监测结果分析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渗滤液中无机离子的实验研究第49-70页
    4.1 渗滤液中无机离子的变化第49-57页
        4.1.1 渗滤液中无机氯离子变化第49-53页
        4.1.2 渗滤液中硫酸根离子的变化第53-57页
    4.2 渗滤液中无机离子与 COD 含量的关系第57-60页
        4.2.1 渗滤液中氯离子与 COD 含量关系第57-59页
        4.2.2 渗滤液中 SO42-与 COD 含量关系第59-60页
    4.3 生化处理前后无机离子变化第60-68页
        4.3.1 生化处理前后氯离子变化第61-64页
        4.3.2 生化处理前后硫酸根离子变化第64-67页
        4.3.3 生化处理前后无机离子与 COD 的比值研究第67-68页
    4.4 渗滤液中无机离子实验研究分析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70-72页
    5.1 结论第70页
    5.2 问题与建议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路组织文化构建研究
下一篇:Cd与Cd-Pb污染对幼苗期冬小麦根际土壤微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