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5页 |
1.1.1 人口规模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同步增加 | 第10-11页 |
1.1.2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能源强度不断下降 | 第11-14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5-1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2.3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3 主要内容与创新 | 第18-22页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3.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9-20页 |
1.3.3 研究价值 | 第20-2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2-30页 |
2.1 经济适度人口规模相关综述 | 第22-23页 |
2.1.1 经济适度人口规模理论 | 第22-23页 |
2.1.2 经济适度人口规模模型 | 第23页 |
2.2 能源需求驱动因子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2.2.1 人口规模增长 | 第23-24页 |
2.2.2 经济规模增长 | 第24-25页 |
2.2.3 产业结构调整 | 第25-26页 |
2.3 能源需求分析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30页 |
2.3.1 能源需求分析方法学 | 第26-27页 |
2.3.2 能源需求分析工具 | 第27-30页 |
3 上海经济适度人口规模 | 第30-45页 |
3.1 修正的经济适度人口规模模型 | 第30-34页 |
3.2 基于ARMA模型的经济参数设置 | 第34-42页 |
3.2.1 ARMA模型 | 第34-35页 |
3.2.2 人均生产总值ARMA模型 | 第35-36页 |
3.2.3 三大产业增加值ARMA模型 | 第36-38页 |
3.2.4 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ARMA模型 | 第38-41页 |
3.2.5 主要年份经济参数设置 | 第41-42页 |
3.3 人口参数设置 | 第42-44页 |
3.3.1 年龄结构参数设置 | 第42页 |
3.3.2 就业参数设置 | 第42-44页 |
3.4 修正的经济适度人口模型预测 | 第44-45页 |
4 上海人口-产业-能源耦合的计量分析 | 第45-50页 |
4.1 基于工具变量估计的能源消费动态模型 | 第45-47页 |
4.2 基于工具变量估计的分部门能源消费动态模型 | 第47-49页 |
4.2.1 基于工具变量估计的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动态模型 | 第47页 |
4.2.2 基于工具变量估计的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动态模型 | 第47-48页 |
4.2.3 基于工具变量估计的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动态模型 | 第48-49页 |
4.3 小结 | 第49-50页 |
5 上海能源需求情景分析 | 第50-73页 |
5.1 上海能源需求情景分析框架 | 第50-53页 |
5.1.1 工业高耗能行业模块 | 第51页 |
5.1.2 交通运输行业模块 | 第51-52页 |
5.1.3 居民生活模块 | 第52页 |
5.1.4 其它模块 | 第52-53页 |
5.2 上海能源需求情景分析方法学与参数需求 | 第53-56页 |
5.2.1 情景分析方法学 | 第53-54页 |
5.2.2 参数需求 | 第54-55页 |
5.2.3 不确定性的蒙特卡罗模拟 | 第55-56页 |
5.3 上海能源需求情景设置 | 第56-67页 |
5.3.1 上海能源需求情景描述 | 第56页 |
5.3.2 上海能源需求情景参数来源 | 第56-65页 |
5.3.3 情景分析的主要参数 | 第65-67页 |
5.4 情景分析结果与不确定性分析 | 第67-73页 |
5.4.1 情景分析结果 | 第67-70页 |
5.4.2 情景不确定性分析 | 第70-73页 |
6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