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2-16页 |
第一节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 第14-16页 |
一、 有助于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思想政治教育 | 第14页 |
二、 有助于将以人为本思想贯穿思想政治教育 | 第14-15页 |
三、 有助于用和谐理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 第16-23页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16-18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与确保社会主义方向的和谐社会 | 第16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与社会的诚信友爱 | 第16-17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与社会的活力增强 | 第17页 |
四、 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功能与社会的稳定有序 | 第17页 |
五、 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与社会的团结繁荣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助推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 第18-23页 |
一、 发挥导向功能,规定正确方向 | 第18-20页 |
二、 协调矛盾,理顺关系 | 第20-21页 |
三、 培育主体,激发活力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 第23-28页 |
第一节 注重文化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 第23-24页 |
一、 大力进行文化建设,充实文化内涵 | 第23页 |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活动载体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 第23-24页 |
三、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积极营造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 第24页 |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 第24-28页 |
一、 突出以个性塑造为价值导向 | 第24-25页 |
二、 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的积极性 | 第25-26页 |
三、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化 | 第26页 |
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28-37页 |
第一节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一、 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分析 | 第28-29页 |
二、 关于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要求 | 第29页 |
第二节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人格培养 | 第29-34页 |
一、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价值和意义 | 第30-31页 |
二、 部分贫困生健康人格缺失的表现 | 第31-32页 |
三、 健康人格缺失的原因 | 第32-33页 |
四、 精神资助策略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 第34-37页 |
一、 “三贴近”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方法 | 第34-35页 |
二、 “三贴近”是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 | 第35页 |
三、 世界各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