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薯类作物论文--马铃薯(土豆)论文

马铃薯液泡转化酶活性调控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词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33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12-13页
    1.2 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机制第13-17页
    1.3 SNF1/AMPK/SnRK1蛋白激酶超家族研究进展第17-32页
        1.3.1 SNF1/AMPK/SnRK1的分类和特点第17-19页
        1.3.2 SNF1/AMPK/SnRK1的结构第19-24页
        1.3.3 SNF1/AMPK/SnRK1的调节方式第24-28页
        1.3.4 SNF1/AMPK/SnRK1的下游底物第28-29页
        1.3.5 植物SnRK1的研究进展第29-32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32-3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3-45页
    2.1 植物材料第33页
    2.2 实验方法第33-45页
        2.2.1 mRNA提取和纯化第33页
        2.2.2 酵母双杂交(Y2H)文库的构建第33-34页
        2.2.3 饵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修饰第34-35页
        2.2.4 酵母双杂交饵菌株的构建和检测第35-36页
        2.2.5 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第36-38页
        2.2.6 双分子荧光杂交(BiFC)第38-40页
        2.2.7 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体外实验第40-42页
        2.2.8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42-43页
        2.2.9 转基因植株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第43-44页
        2.2.10 实时定量qRT-PCR第44页
        2.2.11 数据分析第44-45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5-92页
    3.1 马铃薯块茎抗/感低温糖化基因型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第45-50页
        3.1.1 总RNA提取和mRNA的分离纯化第45页
        3.1.2 cDNA文库的构建第45-47页
        3.1.3 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第47-50页
    3.2 酵母双杂交(Y2H)文库杂交及分析第50-65页
        3.2.1 饵载体构建第50-53页
        3.2.2 文库杂交第53-59页
        3.2.3 互作蛋白的确认第59-64页
        3.2.4 讨论第64-65页
    3.3 StvacINV1-StInvInh2B-SbSnRK1复合体调控机制研究第65-81页
        3.3.1 基因克隆以及序列分析第65-66页
        3.3.2 互作再验证第66-69页
        3.3.3 复合体对StvacINV1活性调控的机制第69-80页
        3.3.4 讨论第80-81页
    3.4 SbSnRK1α在马铃薯内的基因功能验证第81-92页
        3.4.1 SbSnRK1α马铃薯转基因株系的获得第82-84页
        3.4.2 转基因株系生理指标测定第84-91页
        3.4.3 讨论第91-92页
第四章 总讨论第92-104页
    4.1 VI和VIH蛋白互作组第92-94页
    4.2 转化酶酶活在翻译后的精细调控模式第94-99页
        4.2.1 SbSnRK1复合体β亚基对转化酶的间接调控第95-96页
        4.2.2 α亚基磷酸化对β亚基StInvInh2B封阻作用的解除第96-97页
        4.2.3 转化酶的多抑制子机制在StvacINV1-StInvInh2B-SbSnRK1复合体中的表现第97-99页
    4.3 SbSnRK1调控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的可能机制第99-102页
        4.3.1 SbSnRK1α在翻译后水平调控CIS第99页
        4.3.2 SbSnRK1蛋白序列在抗感基因型中的差别第99-102页
    4.4 研究展望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24页
附录第124-133页
    附录一 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的潜在互作蛋白结果第124-125页
    附表二 块茎中代谢产物的含量测定第125-126页
    附录三 块茎中氨基酸含量测定第126-127页
    附录四 克隆的各基因在GeneBank的登陆信息第127-131页
    附录五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成果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细胞克隆技术的若干改进及其在转基因克隆牛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直径钢管排桩抗滑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