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目录 | 第15-21页 |
第一部分: 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HL-60细胞瘤苗制备及抗瘤机制的研究 | 第21-45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2-31页 |
1 材料 | 第22页 |
2 方法 | 第22-31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31-38页 |
1 BCG HSP70基因重组载体构建及序列测定 | 第31-33页 |
1.1 PCR获得目的基因 | 第31页 |
1.2 阳性重组克隆的筛选 | 第31页 |
1.3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1-32页 |
1.4 重组质粒测序鉴定 | 第32-33页 |
2 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HL-60细胞瘤苗的制备 | 第33页 |
3 转染后的HL-60细胞免疫原性检测 | 第33-38页 |
3.1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 第33-34页 |
3.2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 | 第34-36页 |
3.3 细胞因子IFN-γ水平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8-4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第二部分: 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新鲜白血病细胞瘤苗制备及抗瘤机制的研究 | 第45-67页 |
引言 | 第45-46页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第46-51页 |
1 材料 | 第46-47页 |
2 方法 | 第47-51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51-60页 |
1 新鲜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鉴定 | 第51-55页 |
1.1 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51-52页 |
1.2 细胞形态涂片Wright-Giemsa染色镜检 | 第52-53页 |
1.3 细胞体外增殖能力 | 第53-54页 |
1.4 细胞免疫表型检测 | 第54-55页 |
2 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白血病细胞瘤苗的制备 | 第55-56页 |
3 转染后的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检测 | 第56-60页 |
3.1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 第56-57页 |
3.2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 | 第57-58页 |
3.3 细胞因子IFN-γ水平 | 第58-60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60-6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第三部分: 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的研究 | 第67-87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68-75页 |
1 材料 | 第68-69页 |
2 方法 | 第69-75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75-82页 |
1 膜表面表达BCG HSP70的L1210细胞瘤苗的制备 | 第75页 |
2 裸鼠致瘤性实验 | 第75-76页 |
3 同系小鼠致瘤性实验 | 第76-79页 |
3.1 肿瘤生长情况 | 第76页 |
3.2 小鼠生存期 | 第76-77页 |
3.3 IFN-γ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 第77-78页 |
3.4 病理切片的观察 | 第78页 |
3.5 肿瘤组织切片CD4、CD8免疫组化检测 | 第78-79页 |
4 瘤苗对荷L1210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 | 第79-80页 |
4.1 肿瘤生长情况 | 第79页 |
4.2 小鼠生存期 | 第79-80页 |
5 瘤苗对荷L1210瘤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 第80-82页 |
5.1 肿瘤生长情况 | 第80页 |
5.2 小鼠生存期 | 第80-82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82-8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综述一 热休克蛋白70及其肿瘤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87-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5页 |
综述二 急性白血病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应用现况 | 第105-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