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唐山水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5-18页
        1.2.1 国外水资源管理研究综述第15-16页
        1.2.2 国内水资源管理研究综述第16-18页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21页
        1.3.1 研究的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9页
        1.3.3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水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第21-26页
    2.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第21-22页
        2.1.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内涵第21页
        2.1.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第21-22页
    2.2 水权理论第22-23页
        2.2.1 水权概述第22页
        2.2.2 水权的特性第22-23页
    2.3 水资源承载力理论第23-24页
        2.3.1 水资源承载力概述第23页
        2.3.2 水资源承载力的构成与分析第23-24页
        2.3.3 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第24页
    2.4 水资源配置理论第24-25页
        2.4.1 水资源配置理论概述第24页
        2.4.2 水资源配置模型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第26-34页
    3.1 国外水资源管理模式第26-29页
        3.1.1 以色列水资源管理模式第26-27页
        3.1.2 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第27-28页
        3.1.3 美国水资源管理模式第28-29页
    3.2 国内水资源管理模式第29-31页
        3.2.1 深圳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第29-30页
        3.2.2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第30-31页
        3.2.3 浙江义乌-东阳水权交易第31页
    3.3 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的经验第31-33页
        3.3.1 实行水务一体化是水资源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第31页
        3.3.2 健全水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水资源管理的有效保障第31-32页
        3.3.3 经济手段是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第32页
        3.3.4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第32页
        3.3.5 坚持水权改革是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动力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唐山市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第34-50页
    4.1 唐山市水资源概况第34-40页
        4.1.1 地理位置第34页
        4.1.2 河流水系第34-35页
        4.1.3 唐山市水资源总量第35-36页
        4.1.4 唐山市水资源可利用量第36-38页
        4.1.5 社会经济用水调查分析第38页
        4.1.6 唐山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第38-40页
    4.2 唐山市水资源管理取得的成效第40-46页
        4.2.1 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第40-41页
        4.2.2 水价改革第41-42页
        4.2.3 水资源管理的法制建设第42页
        4.2.4 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第42-43页
        4.2.5 水资源保护取得进展第43-44页
        4.2.6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第44-45页
        4.2.7 多水源开发利用第45-46页
    4.3 唐山市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第46-48页
        4.3.1 水资源污染严重第46-47页
        4.3.2 市民用水浪费,节水意识不强第47页
        4.3.3 水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不严第47页
        4.3.4 水权制度还没有建立第47-48页
        4.3.5 水资源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第48页
        4.3.6 水利人才不足第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5章 加强唐山市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50-60页
    5.1 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与高效保护第50-51页
        5.1.1 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第50页
        5.1.2 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第50-51页
        5.1.3 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第51页
        5.1.4 建设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第51页
    5.2 建设节水型社会第51-55页
        5.2.1 节水型社会机制建设第51-52页
        5.2.2 推进各行业节水第52页
        5.2.3 积极开源第52-54页
        5.2.4 调整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第54-55页
    5.3 水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建设第55-56页
        5.3.1 建立健全水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第55页
        5.3.2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第55页
        5.3.3 严格执法第55-56页
    5.4 建立以水权理论为指导的水市场运营保障体系第56-57页
        5.4.1 明晰初始水权第56页
        5.4.2 建立水权交易机制第56页
        5.4.3 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第56-57页
    5.5 改革水资源管理机制第57-58页
        5.5.1 完善流域与区域统一管理第57页
        5.5.2 逐步建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第57页
        5.5.3 完善水资源管理设施建设第57-58页
    5.6 加强水利系统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第58-59页
        5.6.1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第58页
        5.6.2 完善人才资源的开发机制第58页
        5.6.3 做好水利人才的培训第58-59页
    5.7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无机颗粒为稳定剂制备功能性聚合物微球和聚合物多孔材料
下一篇:潮汐发电缺电小时期望和电量不足期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