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0. 导论 | 第8-16页 |
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0.1.1 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0.1.2 选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0.2 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0.2.2 国外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0.3 研究设想 | 第14-15页 |
0.4 选题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1.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范畴界定 | 第16-25页 |
1.1 农村信用社的理论阐述 | 第16-20页 |
1.1.1 农村信用社的内涵和特征 | 第17-18页 |
1.1.2 农村信用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 | 第18-20页 |
1.2 农村信用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1.3 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和外延 | 第22-24页 |
1.4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三会” | 第24-25页 |
2.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隐患 | 第25-34页 |
2.1 所有权主体不明确 | 第25-26页 |
2.2 “三会”制度有名无实 | 第26-31页 |
2.2.1 社员代表大会的有限作用 | 第27-28页 |
2.2.2 理事会受内部人控制,监事会流于形式 | 第28-31页 |
2.3 监管者越位 | 第31-32页 |
2.4 激励及约束机制 | 第32-34页 |
3. 完善农村信用社法入治理结构的基本思路 | 第34-44页 |
3.1 加快市场化改革 | 第34-35页 |
3.2 优化股权结构 | 第35-39页 |
3.2.1 尽快制定并出台《农村合作金融法》 | 第35-36页 |
3.2.2 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 | 第36-37页 |
3.2.3 建立良性的增资扩股机制 | 第37-39页 |
3.3 完善监督制衡机制 | 第39-40页 |
3.3.1 要进一步完善“三会”制度 | 第39-40页 |
3.3.2 银监会、人民银行的监管思路 | 第40页 |
3.4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 第40-42页 |
3.4.1 薪酬制度改革 | 第41-42页 |
3.4.2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 | 第42页 |
3.5 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