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四) 研究创新点 | 第11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2-13页 |
一、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的涵义和意义 | 第13-19页 |
(一) 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 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的特殊性 | 第14-16页 |
(三) 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的意义 | 第16-19页 |
二、原告在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中的困境 | 第19-23页 |
(一) 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的特点 | 第19页 |
(二) 原告诉讼困境的实证分析 | 第19-21页 |
(三) 原告诉讼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21-23页 |
三、域外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的理论与实践 | 第23-28页 |
(一) 美国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立法和实践 | 第23-24页 |
(二) 欧盟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立法 | 第24-26页 |
(三) 日本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相关制度 | 第26-27页 |
(四) 域外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经验和启示 | 第27-28页 |
四、保障原告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的制度完善 | 第28-39页 |
(一) 降低起诉的门槛 | 第28-30页 |
(二) 减轻原告的证明责任 | 第30-36页 |
(三) 建立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 | 第36-39页 |
五、完善与原告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的相关制度 | 第39-47页 |
(一) 反垄断行政执法与私人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的关系 | 第39-41页 |
(二) 反垄断执法机构与管辖法院的关系 | 第41页 |
(三) 建立反垄断损害赔偿集体诉讼制度 | 第41-44页 |
(四) 完善专家证据制度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