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志愿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志愿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志愿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及逻辑框架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逻辑框架 | 第17-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志愿者服务的相关研究与发展 | 第20-29页 |
2.1 志愿服务的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2.1.1 志愿者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志愿者组织 | 第21-22页 |
2.1.3 志愿者管理 | 第22页 |
2.2 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 | 第22-25页 |
2.2.1 萌芽阶段(1978 年以前) | 第23页 |
2.2.2 探索阶段(1978‐1993 年) | 第23-24页 |
2.2.3 快速发展阶段(1994‐2007 年) | 第24页 |
2.2.4 全民参与阶段(2008 年以后) | 第24-25页 |
2.3 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模式及其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2.3.1 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模式 | 第25-26页 |
2.3.2 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2.4 应急志愿服务在国内的深入发展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现状与挑战分析 | 第29-55页 |
3.1 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发展现状 | 第29-48页 |
3.1.1 四川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第30-33页 |
3.1.2 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 第33-42页 |
3.1.3 汶川震后应急志愿服务管理实践 | 第42-48页 |
3.2 应急志愿服务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49页 |
3.3 应急志愿服务面临的挑战 | 第49-54页 |
3.3.1 应急志愿服务组织程度低 | 第49-51页 |
3.3.2 专业应急志愿服务亟待提升 | 第51页 |
3.3.3 应急志愿者服务机制缺乏有效性 | 第51-52页 |
3.3.4 应急志愿者缺乏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 第52页 |
3.3.5 应急志愿者服务缺乏充裕的经费保障 | 第52-53页 |
3.3.6 应急志愿服务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 | 第53-54页 |
3.3.7 应急预案建设与完善 | 第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应急志愿服务能力建设与资源调度 | 第55-62页 |
4.1 应急志愿服务能力与评价 | 第55-59页 |
4.2 应急志愿服务资源调度 | 第59-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构建完善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与机制 | 第62-67页 |
5.1 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 第62-65页 |
5.1.1 加紧制定战略规划与政策协调 | 第62页 |
5.1.2 加强应急志愿者组织建设 | 第62-63页 |
5.1.3 加强应急志愿者管理 | 第63页 |
5.1.4 加快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增强信息的交流沟通 | 第63-64页 |
5.1.5 加强对公民及志愿者的培训教育,提高公民应急救援的技能 | 第64页 |
5.1.6 建立一套完善的针对志愿者的法律体系 | 第64-65页 |
5.2 构建完善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 | 第65-66页 |
5.2.1 强化联动协作,明确响应运行机制 | 第65页 |
5.2.2 扩大群众参与,提升志愿服务成效 | 第65-66页 |
5.2.3 落实日常管理,形成平战结合态势 | 第66页 |
5.2.4 坚持专兼结合,搭建良性互动平台 | 第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