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我国媒体负面新闻后续性报道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4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7-10页
    1.2 研究的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2-14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7页
    2.1 负面新闻的定义第14页
    2.2 后续性报道的定义第14-16页
    2.3 负面新闻后续性报道完整性的界定第16-17页
第3章 负面新闻后续性报道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7-21页
    3.1 公民的知情权第17-18页
    3.2 传播过程的完整性第18-19页
    3.3 托马斯·白克兰的焦点事件理论第19-20页
    3.4 新闻专业主义第20-21页
第4章 负面新闻后续性报道的价值分析第21-29页
    4.1 后续性报道的社会责任意识第21-24页
    4.2 基于公民知情权的分析第24-25页
    4.3 媒体公信力的自觉救赎第25-27页
        4.3.1 从倾向政府到倾向人民第26页
        4.3.2 后续性报道之内外影响力第26-27页
    4.4 基于舆论监督效果的后续性报道第27-28页
    4.5 “中国梦”:突破的渴求第28-29页
第5章 负面新闻后续性报道的现状分析第29-40页
    5.1 抽样设计:新浪网热门新闻排行榜第29-30页
        5.1.1 抽样调查的范围第29-30页
        5.1.2 抽样的方法第30页
        5.1.3 统计的方法第30页
    5.2 统计的结果与分析第30-37页
        5.2.1 负面新闻后续性报道的数量分析第30-31页
        5.2.2 负面新闻后续性报道的完整性分析第31-32页
        5.2.3 负面新闻后续性报道的热度分析第32-33页
        5.2.4 负面新闻后续性报道的关注点分析第33-34页
        5.2.5 负面新闻后续性报道的强度分析第34-37页
    5.3 负面新闻后续性报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7-40页
        5.3.1 媒体与外界力量的博弈第37-38页
        5.3.2 媒体的眼球效益第38-40页
第6章 负面新闻后续性报道的改进策略第40-45页
    6.1 媒体当好把关人第40-41页
        6.1.1 定期开选题和培训课程第40页
        6.1.2 评议机制的职责扩展第40-41页
    6.2 设后续性报道专题部开辟专版第41-42页
        6.2.1 设后续性新闻专题部第41-42页
        6.2.2 增设固定版面第42页
    6.3 试点成立第三方监督委员会第42-43页
    6.4 鼓励“报人办报”第43页
    6.5 倡导“走转改”新文风第43-45页
第7章 结论、后续研究与创新之处第45-49页
    7.1 结论第45-47页
    7.2 后续研究第47-48页
    7.3 创新之处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下一篇:基于ARM的机械传动设备无线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