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缩略语 | 第16-17页 |
前言 | 第17-23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20-23页 |
一、QF-PCR检测先心病22q11.2微缺失方法的建立 | 第23-34页 |
1 染色体培养及核型分析 | 第23-24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1.2.2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2 QF-PCR方法检测 | 第24-2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3 突光原位杂交技术 | 第27-2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7-28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4 结果 | 第29-33页 |
4.1 核型分析结果 | 第29-30页 |
4.2 DNA提取的质量 | 第30页 |
4.3 QF-PCR结果 | 第30-31页 |
4.4 FISH结果 | 第31-32页 |
4.5 QF-PCR结果与FISH结果对比 | 第32-33页 |
4.6 22q11.2微缺失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 | 第33页 |
5 小结 | 第33-34页 |
二、QF-PCR检测22q11.2微缺失在产前诊断应用研究 | 第34-39页 |
1 染色体培养及核型分析 | 第34-35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34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1.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4页 |
1.2.2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2 QF-PCR方法检测 | 第3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3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5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3 焚光原位杂交技术 | 第35-36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3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5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4 结果 | 第36-38页 |
4.1 核型分析结果 | 第36页 |
4.2 DNA提取的质量 | 第36页 |
4.3 QF-PCR结果 | 第36-37页 |
4.4 FISH结果 | 第37-38页 |
5 小结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6页 |
1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CHD | 第39-40页 |
2 22q11.2微缺失与CHD的关系 | 第40-42页 |
3 QF-PCR检测的准确性与特异性 | 第42-44页 |
4 QF-PCR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1-52页 |
综述 先天性心脏畸形22q11.2微缺失研究 | 第52-67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