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谱离散化方法的多重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多重时滞系统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多重时滞系统稳定域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多重时滞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2 谱离散化方法 | 第17-32页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2.2 谱离散化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18-22页 |
2.2.1 谱离散化方法的基础 | 第18-21页 |
2.2.2 谱离散化方法的改进目标 | 第21-22页 |
2.3 离散点数的确定 | 第22-26页 |
2.3.1 估计包含右半平面所有特征根的区域 | 第22-24页 |
2.3.2 自动选择离散点数 | 第24-26页 |
2.3.3 参数选择 | 第26页 |
2.4 仿真实例分析 | 第26-29页 |
2.5 对谱离散化方法的评价 | 第29-31页 |
2.6 小结 | 第31-32页 |
3 基于谱离散化方法的多重时滞控制系统稳定域 | 第32-42页 |
3.1 多重时滞控制系统描述 | 第32-33页 |
3.2 多重时滞系统稳定域确定 | 第33-37页 |
3.2.1 确定所有可能的稳定边界 | 第34-35页 |
3.2.2 稳定域的判定 | 第35-37页 |
3.3 仿真及分析 | 第37-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4 Smith预估控制模型失配的稳定域分析方法 | 第42-51页 |
4.1 Smith预估控制系统结构描述 | 第42-43页 |
4.2 Smith预估控制系统模型失配时的稳定域 | 第43-45页 |
4.3 仿真及分析 | 第45-50页 |
4.4 小结 | 第50-51页 |
5 基于谱离散化方法的解耦PID控制器设计 | 第51-68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MIMO多重时滞解耦控制系统描述 | 第51-52页 |
5.3 解耦PID控制器设计 | 第52-58页 |
5.3.1 解耦器设计 | 第52-53页 |
5.3.2 PID控制器设计 | 第53-58页 |
5.4 仿真及分析 | 第58-66页 |
5.5 小结 | 第66-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