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9页 |
| 第2章 持有型犯罪中“说明”的概述 | 第9-16页 |
| 2.1 “说明”的含义 | 第9-12页 |
| 2.1.1 “说明”的字面含义 | 第9页 |
| 2.1.2 “说明”的法律含义 | 第9-10页 |
| 2.1.3 “说明”与相近概念的比较 | 第10-12页 |
| 2.2 “说明”的法律价值 | 第12-16页 |
| 2.2.1 弥补持有型犯罪的不足 | 第13-14页 |
| 2.2.2 保障持有人的权利 | 第14-15页 |
| 2.2.3 增强法律的信服度 | 第15-16页 |
| 第3章 持有型犯罪中规定“说明”的立法表现和法律依据 | 第16-26页 |
| 3.1 “说明”的立法表现 | 第16-21页 |
| 3.1.1 “说明”的实然立法 | 第16-19页 |
| 3.1.2 “说明”的应然立法 | 第19-21页 |
| 3.2 “说明”的法律依据 | 第21-26页 |
| 3.2.1 持有型犯罪的推定性决定了“说明”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 3.2.2 持有型犯罪的构成决定了“说明”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 3.2.3 持有型犯罪的功利性决定了“说明”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 第4章 持有型犯罪中的“说明”引发的争议 | 第26-40页 |
| 4.1 “说明”与证明责任关系之争 | 第26-30页 |
| 4.1.1 学界观点梳理 | 第26-28页 |
| 4.1.2 笔者观点 | 第28-30页 |
| 4.2 “说明”与构成要件关系之争 | 第30-36页 |
| 4.2.1 学界观点梳理 | 第30-32页 |
| 4.2.2 笔者观点 | 第32-36页 |
| 4.3 “说明”的属性之争 | 第36-40页 |
| 4.3.1 学界观点梳理 | 第36-37页 |
| 4.3.2 笔者观点 | 第37-40页 |
| 第5章 持有型犯罪中“说明”的立法缺陷及立法完善 | 第40-43页 |
| 5.1 “说明”的立法缺陷 | 第40-41页 |
| 5.1.1 “说明”的法律用语上有失规范 | 第40-41页 |
| 5.1.2 “说明”的立法过于狭隘 | 第41页 |
| 5.2 “说明”的立法完善 | 第41-43页 |
| 5.2.1 规范“说明”的法律用语 | 第41页 |
| 5.2.2 拓宽“说明”的适用范围 | 第41-43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