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细胞信号转导与信号通路 | 第10-12页 |
1.2 Hippo信号通路 | 第12-13页 |
1.3 TEAD-YAP复合体 | 第13-15页 |
1.4 TEAD-YAP与癌症的关联 | 第15页 |
1.5 蛋白质的棕榈酰化修饰 | 第15-16页 |
1.6 蛋白质棕榈酰化修饰的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1.6.1 质谱法 | 第16-17页 |
1.6.2 以棕榈酸盐为中心的检测方法 | 第17页 |
1.6.3 以半胱氨酸为中心的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1.7 TEADs的棕榈酰化修饰 | 第18-19页 |
1.8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测定蛋白质结构 | 第19-20页 |
1.9 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结合 | 第20-21页 |
1.10 小分子药物与TEAD蛋白质的结合 | 第21-22页 |
第二章 TEAD蛋白质的自我棕榈酰化修饰 | 第22-40页 |
2.1 TEAD转录因子发生了棕榈酰化反应 | 第22-25页 |
2.2 内源TEADs蛋白质发生了棕榈酰化反应 | 第25-29页 |
2.3 TEADs可进行S型棕榈酰化修饰 | 第29-30页 |
2.4 TEADs在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点发生棕榈酰化修饰 | 第30-33页 |
2.5 TEADs进行非PATs依赖的自我棕榈酰化修饰 | 第33-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棕榈酸盐结合的hTEAD2 YBD的晶体学研究 | 第40-58页 |
3.1 人类重组TEAD2 YBD蛋白质的构建,表达与纯化 | 第40-45页 |
3.2 hTEAD2 YBD的结晶 | 第45-46页 |
3.3 hTEAD2 YBD的晶体的冷冻及装载 | 第46-47页 |
3.4 蛋白质的X射线晶体衍射数据采集及分析 | 第47-49页 |
3.5 棕榈酸盐结合的hTEAD2 YBD的晶体学结构分析 | 第49-52页 |
3.6 棕榈酰化修饰的TEAD1-YAP复合体的晶体学研究 | 第52-54页 |
3.7 PLM结合的TEAD2 YBD与PDEδ的结构比较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FA/BFA与hTEAD2 YBD的结合及晶体学研究 | 第58-76页 |
4.1 氟芬那酸被确认为TEAD结合类药物 | 第59-61页 |
4.2 hTEAD2-PLM复合体的纯化 | 第61页 |
4.3 hTEAD2-PLM复合体的结晶 | 第61-62页 |
4.4 FA分子对hTEAD2-PLM复合体晶体的浸泡 | 第62-63页 |
4.5 蛋白质的X射线晶体衍射的数据采集及分析 | 第63-64页 |
4.6 FA的溴代衍生物BFA在hTEAD2 YBD结构中的定位 | 第64-67页 |
4.7 TEAD2 YBD与FA/BFA结合的晶体学结构分析 | 第67-71页 |
4.8 FA/NA对TEAD与YAP结合力的影响 | 第71-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hTEAD2 YBD蛋白质的突变及其与YAP的结合 | 第76-88页 |
5.1 hTEAD2 YBD蛋白质的C to S突变及突变体蛋白质的纯化 | 第76-78页 |
5.2 hTEAD2 YBD C348S,C380S,C348/380S三种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 | 第78页 |
5.3 hTEAD2 YBD WT,C348S,C380S,C348/380S与GST-YAP的结合能力 | 第78-83页 |
5.4 hTEAD2 YBD蛋白质的Ato V突变 | 第83-84页 |
5.5 hTEAD2 YBD A235/304V蛋白质突变体的纯化 | 第84-85页 |
5.6 hTEAD2 YBD WT A235/204V与GST-YAP的结合能力差别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成果统计表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