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5-22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8-22页 |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3页 |
·研究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3-27页 |
·调研与资料收集 | 第23-24页 |
·评价指标等级划分 | 第24页 |
·构建数学评价模型 | 第24-25页 |
·建立GIS空间数据库 | 第25页 |
·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特征 | 第27-6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7-30页 |
·地理位置 | 第27页 |
·气象条件 | 第27-28页 |
·水文条件 | 第28-30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30页 |
·地形地貌 | 第30-33页 |
·黄土台塬 | 第30-31页 |
·黄土塬前冲洪积岗地及塬间冲洪积倾斜平原 | 第31-32页 |
·黄河冲积平原 | 第32页 |
·黄河漫滩 | 第32页 |
·沙丘沙地 | 第32-33页 |
·黄河堤坝 | 第33页 |
·地质构造 | 第33-41页 |
·区域主要活动断裂带 | 第33-37页 |
·郑州市区主要构造断裂 | 第37-40页 |
·郑州市区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第40-41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1-47页 |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41-42页 |
·浅层地下水类型 | 第42-43页 |
·浅层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 第43-44页 |
·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 | 第44-46页 |
·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 | 第46-47页 |
·地层岩性 | 第47-51页 |
·古生界 | 第47页 |
·新生界 | 第47-51页 |
·岩土体工程分区及其特征 | 第51-60页 |
·黄土台塬区(Ⅰ)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 第51-52页 |
·黄土塬前岗地及塬间冲洪积倾斜平原区(Ⅱ)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 第52-54页 |
·黄河冲积平原区(Ⅱ)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 第54-58页 |
·黄河河滩区(Ⅳ)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 第58页 |
·波状沙丘区(Ⅴ)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 第58-60页 |
·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60-63页 |
·崩塌 | 第60页 |
·滑坡 | 第60页 |
·地面塌陷 | 第60-61页 |
·地裂缝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三章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变权评价模型 | 第65-77页 |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常用方法 | 第65-69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65-66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66-68页 |
·GIS方法 | 第68-69页 |
·变权原理 | 第69-70页 |
·提出变权 | 第69页 |
·变权基本原理 | 第69-70页 |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变权综合模型 | 第70-76页 |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变权评价宗旨 | 第71页 |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变权评价特点 | 第71页 |
·局部变权原理 | 第71-72页 |
·构建局部状态变权函数 | 第72-76页 |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变权综合评价模型 | 第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构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 第77-99页 |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原则 | 第77-78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77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77页 |
·独立性原则 | 第77页 |
·可行性原则 | 第77页 |
·生态优先原则 | 第77-78页 |
·构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78页 |
·确定评价指标 | 第78页 |
·评价指标等级划分 | 第78页 |
·选取评价指标依据及其对工程地质环境的响应 | 第78-95页 |
·地形地貌 | 第79-82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82-84页 |
·岩土工程条件 | 第84-87页 |
·工程地质环境问题 | 第87-90页 |
·不良地质现象 | 第90-93页 |
·人类活动影响 | 第93-95页 |
·评价指标数据处理 | 第95-97页 |
·数据来源 | 第95-96页 |
·原始数据处理 | 第96页 |
·矢量数据栅格化 | 第96-97页 |
·栅格数据标准化 | 第97页 |
·建立评价指标空间数据库 | 第97页 |
·本章小结理 | 第97-99页 |
第五章 变权模型在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 第99-117页 |
·确定常权权重 | 第99页 |
·划分评价单元 | 第99-101页 |
·参评指标定量化及标准化 | 第101页 |
·确定变权权重 | 第101-110页 |
·确定状态变权函数 | 第101-102页 |
·确定变权权重 | 第102-103页 |
·变权值与常权值的比较 | 第103-110页 |
·变权综合评价 | 第110-115页 |
·MATLAB在变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第110-112页 |
·常权法和变权法的对比 | 第112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112-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1 结论 | 第117页 |
2 存在的问题及对以后工作的展望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个人简历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