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基本情况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基本情况 | 第12-14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4-15页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 | 第15-21页 |
2.1 人力资源的配置及原则 | 第15-17页 |
2.1.1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配置 | 第15页 |
2.1.2 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 | 第15-17页 |
2.2 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2.2.1 帕森斯的“职业一人匹配”理论 | 第17-18页 |
2.2.2 人力资源配置的技术原理 | 第18-19页 |
2.3 人力资源配置的结构与层级要求 | 第19-21页 |
2.3.1 人力资源配置的结构要求 | 第19页 |
2.3.2 人力资源配置的层级要求 | 第19-21页 |
第3章 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内容 | 第21-27页 |
3.1 工程项目管理 | 第21-22页 |
3.1.1 项目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 | 第21页 |
3.1.2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与特点 | 第21-22页 |
3.2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配置 | 第22-24页 |
3.2.1 工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含义与特点 | 第22-23页 |
3.2.2 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3.3 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 第24-27页 |
3.3.1 工程项目的目标 | 第24页 |
3.3.2 人力资源的基本属性及投入 | 第24-25页 |
3.3.3 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人力资源需求 | 第25-27页 |
第4章 SJ建筑公司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 | 第27-39页 |
4.1 SJ建筑公司简介 | 第27-30页 |
4.1.1 公司概况 | 第27页 |
4.1.2 公司组织结构 | 第27-28页 |
4.1.3 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 第28-30页 |
4.2 SJ建筑公司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管理现状分析 | 第30-34页 |
4.2.1 SJ建筑公司典型工程项目项目部结构图 | 第30-31页 |
4.2.2 SJ建筑公司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 第31-34页 |
4.3 SJ建筑公司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4.3.1 工程项目组织结构方面存在问题 | 第34-35页 |
4.3.2 工程项目核心人员储备不足,选拔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4.3.3 人力资源整体质量不高,人岗不匹配 | 第36-37页 |
4.3.4 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存在脱节 | 第37-39页 |
第5章 SJ建筑公司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改进建议 | 第39-51页 |
5.1 对工程项目组织结构进行改进 | 第39-42页 |
5.1.1 引入强矩阵管理结构,实现项目政令统一 | 第39-40页 |
5.1.2 增设项目人力资源部,优化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 第40-42页 |
5.2 重视外部人才市场,采用“内外兼收”的用人策略 | 第42-44页 |
5.2.1 工程项目经理的选拔 | 第42-43页 |
5.2.2 其他项目管理人员的选拔 | 第43-44页 |
5.3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提高人员质量 | 第44-48页 |
5.3.1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 第44-46页 |
5.3.2 建设员工职业生涯通道 | 第46-48页 |
5.4 工程项目人力资源动态化管理 | 第48-51页 |
5.4.1 树立人力资源配置管理一体化理念 | 第48-49页 |
5.4.2 加强项目劳动力的管理,提升配置有效性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51-52页 |
6.3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附录A SJ建筑公司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问卷 | 第57-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