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导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2 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 | 第18-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农村金融体系 | 第18-19页 |
2.1.2 农业经济发展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回顾 | 第20-26页 |
2.2.1 金融与经济关系的一般理论 | 第20-22页 |
2.2.2 金融制度与经济增长的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农村发展理论的经典理论 | 第23-24页 |
2.2.4 农村金融理论的经典理论 | 第24-26页 |
3 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供求分析 | 第26-49页 |
3.1 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 第26-32页 |
3.1.1 山东省农村基本情况介绍 | 第26-27页 |
3.1.2 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分析 | 第27-29页 |
3.1.3 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分析 | 第29-32页 |
3.2 山东省农村经济金融机构与农村信贷资金供给分析 | 第32-38页 |
3.2.1 山东省农村金融机构及其特点 | 第32-35页 |
3.2.2 农村信贷资金供给状况分析 | 第35-38页 |
3.3 山东省农村经济主体与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分析 | 第38-42页 |
3.3.1 山东省农村经济主体及其特征 | 第38-40页 |
3.3.2 山东省农村信贷资金需求状况分析 | 第40-42页 |
3.4 山东省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2-49页 |
3.4.1 “金融抑制”普遍存在 | 第42-43页 |
3.4.2 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 | 第43页 |
3.4.3 农业贷款份额占比过小 | 第43-44页 |
3.4.4 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 第44-46页 |
3.4.5 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 第46-47页 |
3.4.6 民间金融缺乏监管 | 第47-49页 |
4 山东省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 | 第49-56页 |
4.1 山东省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目标 | 第49页 |
4.2 山东省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原则 | 第49-51页 |
4.2.1 战略性原则 | 第49-50页 |
4.2.2 以市场为中心的整体规划原则 | 第50页 |
4.2.3 政府扶持、经济主体参与的原则 | 第50-51页 |
4.2.4 功能完备、高效安全原则 | 第51页 |
4.3 山东省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内容体系 | 第51-56页 |
4.3.1 放宽市场准入策略,提高监管水平 | 第51-52页 |
4.3.2 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民营金融组织合力 | 第52-53页 |
4.3.3 发展多种支农金融中介服务形式,引入并发展资本市场 | 第53-54页 |
4.3.4 发展银行信贷、保险、担保等多层次金融保障功能,加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 | 第54-56页 |
5 完善山东省农村金融体系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6-63页 |
5.1 政府层面 | 第56-58页 |
5.1.1 改善基础设施,强化地方政府职能 | 第56页 |
5.1.2 宣传诚信观念,建设征信体系 | 第56-57页 |
5.1.3 改善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环境,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第57页 |
5.1.4 加强政策扶持,调整政策体系 | 第57-58页 |
5.2 涉农金融机构层面 | 第58-60页 |
5.2.1 重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政策性功能 | 第59页 |
5.2.2 肯定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 | 第59页 |
5.2.3 加强普惠金融和合作金融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 第59-60页 |
5.3 农村经济主体层面 | 第60-61页 |
5.3.1 树立主体意识,发挥创新精神 | 第60页 |
5.3.2 发挥自主性,发展资金互助组织 | 第60页 |
5.3.3 树立诚信意识,自觉参与征信系统建设 | 第60页 |
5.3.4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参与金融风险管理 | 第60-61页 |
5.4 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层面 | 第61-63页 |
5.4.1 坚持市场化改革 | 第61页 |
5.4.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 第61页 |
5.4.3 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发展路径 | 第61-62页 |
5.4.4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 第62-63页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