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红台气田西山窑组气层识别及预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总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致密砂岩气藏的概念 | 第8页 |
1.2.2 致密砂岩气藏识别现状 | 第8-9页 |
1.2.3 致密砂岩气藏预测现状 | 第9-10页 |
1.2.4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6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3-15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5-20页 |
2.1 地理位置及构造特征 | 第15-16页 |
2.2 沉积储层特征 | 第16-18页 |
2.3 勘探开发现状 | 第18-20页 |
第3章 精细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20-31页 |
3.1 地层划分方案 | 第20-21页 |
3.2 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 | 第21-27页 |
3.2.1 长、中准面旋回界面识别 | 第22-25页 |
3.2.2 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识别 | 第25-27页 |
3.3 等时地层格架 | 第27-31页 |
3.3.1 多井地层划分对比 | 第27-28页 |
3.3.2 分频地震解释 | 第28-31页 |
第4章 地震沉积微相研究 | 第31-65页 |
4.1 地震属性砂体预测 | 第31-36页 |
4.1.1 地震属性的概念及常用地震属性 | 第31-33页 |
4.1.2 地震属性分析基本流程 | 第33-35页 |
4.1.3 地震属性砂体预测 | 第35-36页 |
4.2 地震反演砂体预测 | 第36-53页 |
4.2.1 波阻抗反演 | 第36-42页 |
4.2.2 地质统计学反演 | 第42-53页 |
4.3 各小层沉积相的展布及分析 | 第53-65页 |
4.3.1 沉积特征 | 第53-55页 |
4.3.2 沉积相类型分析 | 第55-56页 |
4.3.3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56-57页 |
4.3.4 单井相和剖面相分析 | 第57-58页 |
4.3.5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及演化分析 | 第58-65页 |
第5章 致密砂岩气层地球物理识别及预测 | 第65-79页 |
5.1 测井曲线标准化 | 第65-67页 |
5.2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建立 | 第67-76页 |
5.2.1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 第67-69页 |
5.2.2 孔隙度解释模型 | 第69-71页 |
5.2.3 渗透率解释模型 | 第71-74页 |
5.2.4 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 | 第74-76页 |
5.3 流体识别 | 第76-77页 |
5.4 气层预测 | 第77-79页 |
第6章 气藏的类型、特征及其质量评价 | 第79-96页 |
6.1 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 | 第79-84页 |
6.1.1 成藏条件分析 | 第79-83页 |
6.1.2 成藏主控因素 | 第83-84页 |
6.2 气藏的类型 | 第84-87页 |
6.3 气藏特征 | 第87-96页 |
6.3.1 气藏的规模预测 | 第87-89页 |
6.3.2 气藏的储量预测 | 第89-94页 |
6.3.3 气藏的质量评价 | 第94-9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