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面向RFID系统的安全协议设计与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物联网安全研究第10-11页
        1.2.2 RFID系统安全研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创新点第13页
    1.5 论文组织结构第13-15页
第二章 RFID技术概述第15-25页
    2.1 RFID系统第15-20页
        2.1.1 系统结构第15-20页
        2.1.2 RFID工作原理第20页
    2.2 RFID技术标准体系第20-24页
        2.2.1 EPCglobal标准体系架构第20-22页
        2.2.2 ISO/IEC标准第22-23页
        2.2.3 我国RFID标准第23-24页
    2.3 RFID系统通信模型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RFID系统安全性分析与检测第25-45页
    3.1 RFID系统的安全问题第25-28页
        3.1.1 主要安全威胁第25-27页
        3.1.2 主要隐私问题第27-28页
    3.2 RFID系统的安全防护机制第28-37页
        3.2.1 物理安全防护手段第29-30页
        3.2.2 协议安全机制第30-37页
    3.3 基于标签的RFID后台系统安全检测方法研究与实现第37-44页
        3.3.1 研究思路第37页
        3.3.2 实现方法研究第37-38页
        3.3.3 RFID检测原型系统的搭建第38-40页
        3.3.4 基于RFID原型系统的测试操作第40-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基于LLRP的RFID安全增强协议研究第45-55页
    4.1 LLRP协议简介第45-47页
    4.2 LLRP安全机制需求第47页
    4.3 基于三方认证的RFID安全增强协议研究第47-54页
        4.3.1 预备知识第48-49页
        4.3.2 读写器与客户端之间的可信认证研究第49-52页
        4.3.3 标签读写器与客户端之间的三方认证研究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基于LLRP的RFID安全增强协议安全性能评估第55-65页
    5.1 非形式化安全性分析第55-57页
        5.1.1 抗攻击能力分析第55-56页
        5.1.2 协议优越性分析第56-57页
    5.2 基于有色Petri网的形式化分析第57-64页
        5.2.1 形式化分析方法简介第57页
        5.2.2 有色Petri网技术及理论基础第57-59页
        5.2.3 RFID安全增强协议的CPN模型第59-62页
        5.2.4 协议可达性与安全性分析第62-64页
    5.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6.1 文章内容总结第65页
    6.2 研究工作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智能密码钥匙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