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湖北稻麦轮作系统中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效应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 我国水稻小麦种植现状第12-13页
    2 我国肥料施用与利用率现状第13-18页
        2.1 肥料对粮食的贡献第13页
        2.2 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第13-15页
        2.3 我国肥料利用率逐年下降的原因第15-17页
        2.4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第17-18页
    3 有机肥对现代农业的贡献第18-22页
        3.1 我国有机肥利用现状第18-19页
        3.2 有机无机肥料协调促进作物生长和粮食增产第19-20页
        3.3 有机无机肥料互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第20-22页
        3.4 有机无机肥料互作影响土壤微生物特性第22页
    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5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第24-38页
    1 引言第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2.1 供试地点与材料第24-25页
        2.2 试验设计第25-27页
        2.3 样品采集第27页
        2.4 主要分析测试方法第27-28页
        2.5 数据处理第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34页
        3.1 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8-29页
        3.2 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处理对作物实际产量的影响第29-31页
        3.3 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处理对作物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第31-32页
        3.4 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处理对作物养分积累的影响第32-33页
        3.5 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处理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第33-34页
    4 讨论第34-37页
        4.1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4-35页
        4.2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5-36页
        4.3 不同处理对稻麦氮磷养分积累、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36-37页
    5 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第38-52页
    1 引言第3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2.1 供试地点与材料第38页
        2.2 试验设计第38页
        2.3 田间管理第38页
        2.4 样品采集第38-39页
        2.5 主要分析测定方法第39-40页
        2.6 数据处理第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47页
        3.1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40-41页
        3.2 土壤酶活性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第41-45页
        3.3 土壤养分、酶活性与作物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第45-47页
    4 讨论第47-50页
        4.1 不同施肥处理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养分的影响第47-48页
        4.2 不同处理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48-49页
        4.3 土壤养分、酶活性与作物产量的相关性第49-50页
    5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52-70页
    1 引言第5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2-54页
        2.1 供试地点与材料第52页
        2.2 试验设计第52页
        2.3 田间管理第52页
        2.4 样品采集第52-53页
        2.5 主要分析测定方法第53-54页
        2.6 数据处理第5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4-65页
        3.1 土壤相关功能微生物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第54-56页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细菌丰度的影响第56-58页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第58-65页
    4 讨论第65-68页
        4.1 施肥对土壤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影响第65-67页
        4.2 施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第67-68页
    5 小结第68-70页
全文总结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2页
创新点第82-84页
作者简介第84-86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信息公开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三所高校为例
下一篇: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功率控制研究